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约有万心肌梗死患者,并且总病死率不断攀升。据估计,年我国AMI患者人数将达到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是对具有适应证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及高危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实施紧急救治的方法之一,目前已被多部指南推荐使用。有研究显示,我国STEMI患者出院后病死率为5.0%,尽早实施急诊PCI可使STEMI患者的病死率下降25%以上。急诊PCI过程中,护士全程参与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护士的参与可提高AMI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目前急诊PCI相关医疗指南中对护士角色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描述较少,护士无法从现有指南中找到充分的行为依据。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护士对于急诊PCI患者进行规范护理,提高医疗质量,故制定了急诊PCI护理实践指南。
该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发起并负责制订,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北京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协作完成,并由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提供方法学指导。
想了解指南的具体内容吗?接下来,小编将带您一探究竟。
1、指南的制定
本课题组成立了指南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批准指南计划书、监督指南制订流程、批准推荐意见和指南全文。在委员会下组建了指南制订小组,下设共识专家组、外审组和秘书组。共识组主要职责为确定优先主题和结局指标、对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外审组主要职责为对指南初稿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秘书组主要职责为确定调研人群、干预、对照、结局指标、起草指南制订计划、完成证据汇总、收集整理资料、协调相关事宜、撰写指南全文初稿。
经过确定优先主题和结局指标、确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证据检索、证据筛选及资料提取、证据评价、证据质量分级等步骤,最终形成20条推荐意见。指南初稿形成后,邀请6名来自心血管介入医疗、心血管重症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循证护理、循证医学领域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对指南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指南。
2、指南的内容
该指南涵盖了识别与评估、评估与观察、吸氧、安全转运、康复、备皮、碘过敏试验7个方面,包括20条推荐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1、对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10min内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护士接诊时迅速评估患者症状及生命体征,快速协助医生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2、所有可疑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尽快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至少24h,并准备好除颤器。推荐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SaO2≥90%的患者不建议常规给氧。
4、介入护士在病情交接和评估时快速了解患者主要病情,包括生命体征、体重、既往史、过敏史等,评估患者的胸痛程度,评估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负荷情况。
5、介入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向患者强调配合重点及可能的不适反应,并予以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6、急诊PCI术后,建议护士评估患者基础疾病、意识、病变血管及血运重建情况,了解患者电解质、血常规、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知晓患者疼痛等主观感受。
7、评估穿刺点周围皮肤张力、有无血肿和渗血、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肢体末端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桡动脉穿刺者观察桡动脉搏动及穿刺侧手指活动度;股动脉穿刺者需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
8、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抗血小板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呕吐物潜血、便潜血等情况,注意有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9、评估患者有无头晕、乏力、胸闷憋气、打哈欠、视物模糊、出冷汗、心率慢、血压低、尿量少,警惕是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备好抢救药物。
10、建议评估股动脉穿刺患者有无剧烈腰痛、腹胀、腹围增加、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眼睑口唇甲床处粘膜苍白、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警惕腹膜后血肿的发生。
11、建议评估患者术后胸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酶变化、警惕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的发生。
12、建议评估患者有无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奇脉、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及神志变化,警惕患者可能发生心脏压塞,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