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高传玉教授给我放了全省第一个支架,现在身体还很好……正是这么多年他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才能活到今天。我每年找高院长复查,按时吃药,要想长寿,就一定要听大夫的话!”
1月16日,医院冠心病一病区,86岁的张老太太见到高传玉后,高兴得不停地和这位多年的老朋友说着心里话。
医院副院长、全国知名心内科专家高传玉教授仔细为她查体后发现,张老太太血压控制得不错,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也正常,高兴地对她说:“您的生活习惯很好,医嘱也遵照得非常好,保持下去,一定能活到多岁!”
一位是实施河南省首例冠脉支架手术的大夫,一位是接受河南省首例支架手术的患者。时隔22年再聚首,两个人同框合影,镜头记录下这个珍贵的瞬间。
年冬天,那时的张老太太64岁。她正在家里看报纸,却突然感觉胸前区疼痛难忍,紧接着大汗淋漓。幸亏女儿在家里陪着,她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及时把她医院。
当时,接诊的医师,正是年轻的高传玉医生。经过检查,患者心电图ST段明显压低、心肌酶升高,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这是典型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导致的非透壁心肌梗死,急需开通血管,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高传玉教授建议,需要在心脏的冠状动脉植入一枚支架。
往心脏里安支架?对患者和家属来说,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张老太太和儿女表现出深深的顾虑。在当时,第一代裸金属支架刚传入中国不久,河南尚无治疗先例,还没有人接触过这个新生事物。
上世纪九十年代,冠脉介入技术在全球刚刚兴起,当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个别城市应用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时,我省在这个领域仍是一片空白。
年,医院派到医院学习冠心病介入治疗。两年多后,高传玉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技术、冠脉内支架术、旋磨术、心肌激光打孔等回国。
张老太太的病很急很重,幸运的是,此时的高传玉刚刚学成归国。医院和高传玉医师的高度信任,家人最终同意了手术方案。
手术非常顺利。高传玉在前降支近端置入一枚支架后,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立即缓解。这是河南第一例独立完成的冠脉支架植入术,张老太太成为河南首位接受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
从0到1,河南省长期无法自主开展这一技术的历史一去不返。中原人民跟上了世界冠心病治疗技术的发展潮流,河南的冠心病患者从此告别了重病等死的境地,救治水平一跃进入全国前列。
从那时起,张老太太全家就和高传玉教授结下深情厚谊。也是从那时起,“遵医嘱,听大夫的话”的观念,就根植在张老太太的心中。
张老太太退休前,从事的是档案管理工作。康复出院后,张老太太的生活更加自律了,每天读书看报、早睡早起,没事就整理整理房间。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地板和茶几必须一尘不染,衣物和家具等必须规整到合理的位置。
她严格遵守医嘱,少吃甜品和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服用抗凝、降压、降脂药物,把各项指标都控制到正常水平。如果感觉到不舒服,她医院,找高传玉教授,做全面检查,不断调整药物。
这样的美好生活度过了17年。年,已经81岁的张老太太再次突发胸前区疼痛。疾病发展速度如同暴风骤雨,原本生活能够自理的张老太太很快出现了走路困难,甚至卧床不起。医院再次找到高传玉。
心血管造影发现,老人前降支中段放置的支架虽然已17年之久,但一直稳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流始终畅通。但是这次老人右冠状动脉出现了多处狭窄,狭窄程度达90%以上。高传玉教授再次带领团队为老人实施介入手术,用两枚支架解决了问题。
(年6月7日,患者二次手术出院)老太太恢复得很快,她高兴地说:“我的病又治好了,还避免了开刀做大手术,以后啊,我还好好听大夫的话,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这二十多年以来,张老太太每医院,找高传玉教授调整调整药物。如今的张老太太已经有86岁高龄,身体状况仍然不错,得益于医疗技术、家庭和睦,还有她“教科书”般的自我健康管理方法。
多次心绞痛,张老太太为何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除了专家过硬的技术水平之外,患者对医生的充分信任和对治疗方案的高度依从性也是重要因素。面对疾病,医患双方是“同盟*”,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谨遵医嘱,听大夫的话,就是张老太太的长寿秘诀。
医院预约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