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
TUhjnbcbe - 2021/8/1 16:47:00

四、治疗

(一)治疗原则和步骤

STEMI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根据STEMI的发病机制,STEMI相关治疗的优先顺序为:再灌注治疗(心肌坏死是导致死亡和并发症的直接原因)、抗血栓治疗(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肌坏死的最终环节)、抗缺血治疗(再灌注治疗可同时缓解缺血)、处理并发症(并非所有STEMI患者均出现并发症,且处理并发症的前提是再灌注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针对STEMI的发病机制,长期二级预防)。

(二)紧急处置

STEMI的紧急处理包括:

(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

(2)监测:监测生命体征,除颤仪应处于备用状态。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变化,随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吸氧:对于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患者,可给予吸氧治疗。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5)解除疼痛:吗啡2~4mg静脉注射或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必要时5~10min后重复。注意低血压和呼吸功能抑制的不良反应。

(三)再灌注治疗

1.再灌注治疗方式:再灌注治疗包括直接PCI和静脉溶栓。

2.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1)发病≤12h,预期不能在就诊后min内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无溶栓禁忌证,应进行溶栓治疗。

(2)发病12~24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但无直接PCI条件,无溶栓禁忌证,可考虑溶栓治疗。

3.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①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颅内出血或未知原因卒中。

②近6个月发生过缺血性卒中。

③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肿瘤或动静脉畸形。

④近1个月内有严重创伤/手术/头部损伤、胃肠道出血。

⑤已知原因的出血性疾病(不包括月经来潮)。

⑥明确、高度怀疑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

⑦24h内接受非可压迫性穿刺术(如肝脏活检、腰椎穿刺等)。

(2)相对禁忌证:

①6个月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②口服抗凝药治疗中。

③妊娠或产后1周。

④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mmHg(1mmHg=0.kPa)和/或舒张压mmHg]。

⑤晚期肝脏疾病。

⑥感染性心内膜炎。

⑦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⑧长时间或有创性复苏。

4.溶栓药物的选择:

(1)溶栓药物的分类:静脉溶栓药物包括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和非特异性溶栓药,建议优先选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包括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其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非特异性溶栓药包括尿激酶和链激酶,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出血风险增加。

(2)常用溶栓药物:

①阿替普酶:可采用全量90min加速给药法,即首先15mg静脉推注,随后0.75mg/kg于30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继以0.5mg/kg于60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mg);或半量给药法,即总量50mg,首先8mg静脉推注,其余42mg于90min内持续静脉滴注。②瑞替普酶:每次0万U静脉推注,间隔30min,共2次。③替奈普酶: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体重60kg,剂量为30mg;体重每增加10kg,剂量增加5mg;最大剂量50mg)静脉推注。④尿激酶:万U,于30min内静脉滴注。

5.溶栓疗效的评估:

(1)溶栓成功的临床判断标准:在溶栓开始后60~90min内:①抬高的ST段回落≥50%。②胸痛症状缓解或消失。③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④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提前,如cTn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4h内。

在上述4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为重要。典型的溶栓治疗成功标准是:抬高的ST段回落≥50%,伴有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和/或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2)溶栓成功的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标准: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TIMI)2级或3级,为溶栓再通;达到TIMI3级,为完全再通;仍为TIMI0~1级,为溶栓失败。

6.溶栓后的处理:溶栓后应尽早将患者转运到有PCI医院。

(1)对于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梗死相关血管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2)对于溶栓失败或在溶栓后任何时间出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心电不稳定或缺血症状加重的患者,应立即行补救性PCI。

(3)对于初始溶栓成功,但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提示梗死相关血管发生再闭塞时,应立即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

7.溶栓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溶栓治疗的主要风险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发生率0.9%~1.0%)。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

(1)立即停用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2)行急诊CT或磁共振检查。

(3)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并检测血型进行交叉配血。

(4)降低颅内压。

(5)对于4h内使用过普通肝素的患者,推荐使用鱼精蛋白(1mg鱼精蛋白中和U普通肝素)。

(6)对于出血时间异常的患者,可酌情输注血小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