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风,相信朋友们并不陌生,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如果身边人发了中风,要第一时间送医就诊。
其实,
很多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甚至很多中风是“假性”的,
完全可以避免。
近日,医院卒中中心就连续接诊了多例假性中风(类卒中)患者,救治及时后神经功能很快恢复正常。
意外:好好的人在家突发“中风”
案例1:
刘大姐今年59岁,从事小吃店生意。大概20年前查出患上了糖尿病,但因为症状不是太明显,平时生意也忙,血糖一直控制地不是太好。前段时间,刘大姐感觉自己最近特别想吃,排尿也特别多,想着是不是血糖高了,便自行加了控糖药物,想着要把血糖降一降。但几天前早上,刚刚收拾摊点的刘大姐突然讲话不清,右侧肢体也出现无力,很快症状加重,整个人瘫倒在地,完全不能讲话,右侧肢体一点都动不了,并且双眼向左凝视。家里人见状不对,赶忙拨打将其送至医院卒中中心救治,经及时准确诊断及抢救后,十余分钟后刘大姐情况很快好转,整个人完全恢复正常。
案例2:
今年83岁的崔爷爷大概10年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近几年因为身体不好基本以卧床为主。前几日晚饭后,崔爷爷有些疲乏,便早早地打了控制血糖的胰岛素后,准备休息。但不一会儿,家里人听到其房间里传来敲打床架的声音,跑进房间一看,崔爷爷身子半靠在床上快要掉下来了,人也不能说话,右半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救护车将其送至医院卒中中心后,医护人员为其开启绿色通道紧急抢救处理,对症治疗后不到十分钟,崔爷爷逐渐恢复到发病前状态。
原来:类卒中症状是血糖低在作祟
“其实,刘大姐、崔爷爷并不是真的中风,而是因为低血糖引发了‘类卒中’症状。”
接诊这两位患者的神经内科袁*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大家对中风并不陌生,中风即脑卒中,是一种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的症状有肢体麻木或无力、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刘大姐、崔爷爷发病后,都出现了类卒中的症状,家人第一时间将其送医抢救是非常正确的,但在抢救中我们发现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糖过低。
患者被送至医院卒中中心后,抢救绿色通道即刻启动,袁主任等专家团队为患者紧急进行相关检查,急查血糖发现:刘大姐血糖为2.5,崔爷爷的血糖为1.5,严重低于正常值。随即,医护人员为其进行“升糖治疗”,静脉注射50%浓度葡萄糖,同时进行脑血管疾病相关检查,大概10分钟左右之后,两位患者的言语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口头应答交流准确,偏瘫侧肢体活动也恢复正常,相关类卒中症状逐渐消失。进一步检查发现,刘大姐的左颈内动脉虹吸段严重狭窄,崔大爷颈内动脉球部及基底动脉处严重狭窄,但两位患者都不需要进行溶栓、取栓等相关脑卒中抢救措施。后来的头颅MRI检查也未发现新发脑梗死。
袁主任总结说道,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两位糖尿病患者没有良好控制血糖,过量用药导致血糖过低,加之本身血管状况不佳,共同导致原来就缺血的局部脑组织能量供给严重不足,从而引发了类卒中症状的发病。
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做好日常护理
如今,我国的糖尿病人群达1.14亿,居世界首位,且呈现逐渐年轻化的发病特点,如血糖控制不当极易引发眼部失明、下肢溃烂、肾衰、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目前,糖尿病人群中有不少人对血糖的控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一部分患者确诊糖尿病后不够重视,认为它作为常见慢性病短期内不会危及生命,因而平时没有做到较好地控制血糖,仅在出现不适症状后才考虑就诊、用药;一部分患者认为既然得了糖尿病,就要把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状态,在平日的用药中存在剂量偏大的情况,结果造成低血糖发生。在此,袁主任建议广大糖尿病患者朋友:
1、合理控制血糖:
做好日常对血糖的监测,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合理值范围内即可,规律用药、适量用药。
2、定期相关检查:
糖尿病会引发诸多相关问题,要重视体检,定期进行检查以监测身体各脏器、血管等情况,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3、健康生活方式:
三餐控糖控量,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切勿熬夜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4、及时就医问诊:
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医院就诊、治疗,切勿盲目大意。部分患者可尝试中医药的调理方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达到调理全身阴阳平衡的目的。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