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症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简单来说,心脏是人体的马达,对正常人而言,通过心脏马达的作用,收集全身含有二氧化碳等排泄物的血液进入右心,然后运送至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得含有氧气的血液进入左心,再泵入全身,为全身供氧;而对于心衰患者,马达因各种原因出问题后,就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运送至全身,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一、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长期吸烟酗酒、熬夜、压力大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表现为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在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或只能坐起来后才能缓解等;咳嗽、咳痰、咯血;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下肢水肿、不适;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疲倦乏力、夜尿增多等。
三、心力衰竭的特点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发现,在45~94岁,每增加10岁,心衰发病率增加1倍。大量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群及日趋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使我国具有非常庞大的心力衰竭危险人群,带来严重的社会与医疗负担。心衰病患往往反复入院治疗,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0%,与恶性肿瘤水平相当,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
四、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局限性
心衰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近3/4的心衰患者伴有至少一种合并症,且每位心衰患者平均伴有5种以上合并症,心衰与合并症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常见的合并症主要包括高血压、慢性肺病、糖尿病、肾病、贫血、心律失常等,管理干预难度大。目前心衰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介入手术等,能一定程度上减缓疾病进展,但心衰患者多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纤维化瘢痕已经形成,治疗预后大多不良;心脏移植是目前根治心衰的唯一方法,但因供体来源稀少、自体免疫排斥等因素的限制,临床常规应用受限。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的方法,干细胞疗法成为心力衰竭临床医疗的新趋势。
五、干细胞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1、分化为心肌细胞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但目前研究发现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与改善的心功能不完全符合,其他的机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分化成新生血管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分化成新生血管,这有助于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3、旁分泌机制移植的干细胞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生长因子或微粒进入周围组织而诱导心肌修复。这些物质能促进再生过程,包括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新血管形成、抑制凋亡,抑制肥大增生等,这些作用提高了心室功能,改善灌注,促进心肌修复。
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在心衰治疗中显现出了一定的潜力,但因心衰具有广泛的异质性,未来的干细胞治疗策划还应更加侧重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不同的疾病阶段选择最优的干细胞类型、最佳剂量、治疗途径和治疗频次,定制化的个性方案也将为每个病情不同的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相信随着再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也将也将越来越规范化,技术也将越来越成熟,不仅在心血管领域,更能在多种疑难性、难治性疾病中展现疗效,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