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新武器
TUhjnbcbe - 2021/5/31 12:30:00

甲类医保

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新武器

-体外反搏课堂开课啦-

什么是体外反搏治疗?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无创性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中国卫生部、美国FDA、欧盟CE认可。其原理是:通过电脑跟踪心电波,在心脏舒张期对裹于肢体和臂部的气囊同步充气,序贯加压,使血液向主动脉反流,增加心脑各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血供,畅通血流,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

-对心脏血流的影响-

反搏前反搏后

抑制内膜增生,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01

体外反搏的适应症

体外反搏在实践中已经发掘了大量的适应症:

心血管疾病

1、稳定型心绞痛(即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2、不稳定性心绞痛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4、急性心肌梗死,或伴有心源性休克。

5、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有心肌缺血。

6、因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7、缺血性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脉搏40次/min以上)。

8、病*性心肌炎及其遗症。

9、心内直视手术后引起的低排血量性休克。

10、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1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

脑血管疾病

1、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血栓形成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3、血管性脑痴呆

4、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

5、缺血性中风

6、帕金森氏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

缺血性五官疾病

1、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2、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眼底动脉栓塞

5.、视神经炎﹑神经萎缩

6、突发性耳聋

缺血性肢体疾病

1、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末梢循环障碍

内分泌疾病

1、糖尿病:缺血性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经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2、胰动脉硬化所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炎

3、高脂血症

其他

1、高血压病(血压控制在~mmhg以下)。

2、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3、失眠﹑更年期综合症﹑便秘﹑胃肠功能失调﹑各种神经性功能症。

4.、老年骨质疏松。

5、亚健康人群:对体力下降﹑肥胖、脂肪肝等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6、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改变药物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男性功能障碍。

02

哪些症状不适用体外反搏?

尽管体外反搏是个相对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中,但是以下情况强烈的不建议进行体外反搏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

中至重度的心脏瓣膜病变,尤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

中至重度的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mmHg);

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脑动脉瘤;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未控制的高血压(≥/mmHg);

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出血性疾病或明显的出血倾向;或用抗凝剂INR>2.5;

动脉导管围闭,反搏可使主动脉血液反流至肺动脉;

妊娠;

反搏肢体有感染灶;

03

推荐治疗方案

每疗程12天每次30min-60min。

1、心血管疾病:

(1)心绞痛:3疗程/年每年在季节变换前做1-2次预防性治疗

(2)心梗:4疗程/年每年在季节变换前做1-2次预防性治疗

(3)缺血性心律失常,高血压:4疗程/年

(4)介入术后:一般病人建议3疗程/年;有不适应症状者4-5疗程;介入术后未改善症状者和无法开展介入手术者6-7疗程。有助于预防在血管堵塞;血管再通和侧枝循环的建立。

2、脑血管疾病:

(1)脑卒中和脑瘫:5疗程/年伴偏瘫可加1-2个疗程

(2)脑梗: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后10天-15天开始治疗

(3)脑缺血(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血管硬化建议每年做1-2疗程预防。效果可维持5-6年。

3、眼血管疾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早期)1个疗程可见效,建议每年1-2疗程预防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萎缩(包括外伤性视神经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4疗程/年

4、突发性耳聋:2疗程早期效果最好,晚期疗程可增加到5个疗程。

5.、骨质疏松,消化系溃疡,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缺血性疾病:4疗程。

????注意事项:

1、接受治疗的患者请穿着或携带棉质紧身秋裤、棉质上衣;

2、请务必在约定时间10分钟前到达反搏室休息等候,治疗前需排空小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