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你的诊断ldquooutrdquo
TUhjnbcbe - 2021/5/25 16:31:00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2762.html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进展,疾病诊断也会有“七十二变”。曾经的疾病诊断,历经数年演变,或许,也终将淡出视线。

作者:金迪王玉伟

单位:新疆医院心血管内科

孤立性房颤

1.原始定义

孤立性房颤的定义于年提出,依据20例无潜在心脏疾病房颤患者和六项~年早期发表的报道。研究者对20例无潜在心脏疾病房颤患者定期随访10~20年,未发现心脏扩大或肺充血,无心衰和血栓栓塞的临床征象,认为孤立性房颤不影响长期预后和寿命。

目前指南将孤立性房颤定义为:≤60岁的房颤患者,无临床或超声心动图证据显示有任何心肺疾病,包括高血压和甲状腺疾病等,或更年轻的房颤患者无任何明确并发病。

2.蜕变理由

孤立性房颤是一种排他性诊断,诊断缺少实用性,定义具有可变性,不能指导治疗。如果使用孤立性房颤较早的定义,多种房颤可能都被诊断为孤立性房颤。临床上只有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之后才能最终诊断。随着房颤相关疾病的发现,孤立性房颤的概念受到挑战。

有研究发现,孤立性房颤其实并不“孤立”,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如环境因素、遗传倾向、社会经济因素、酗酒、运动、失眠、炎症、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被证实与房颤有关,真正意义上的孤立性房颤在逐渐减少。

3.新增定义

多项研究提出,表面上孤立性房颤可能是某种结构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表现,最近命名为纤维心房性心肌病(FACM)。

FACM是一种以心房肌组织不明原因纤维化为病理特征,常表现为因纤维化并发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综合征。

FACM为慢性进展性,多数可能由遗传决定的。其临床表现不统一,从轻微到严重的心房纤维化,从无症状疾病到多种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性心动过速、窦房结病变等)、心房的机械功能失调以及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与多种不同的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有关,既使在年轻、表面健康的房颤患者,也存在相当地多样性。因此,孤立性房颤的诊断价值也越来越低,其诊断终将成为历史。

心脏X综合征

1.原始定义

年,Lidoff发现,15名有典型劳累性心绞痛症状且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女性,冠脉造影竟然正常!年,Kemp将这种症状命名为“X综合征”,为这种疾病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2.蜕变理由

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不明,于年由Cannon解释X综合征患者胸痛症状的原因,将原名“X综合征”的神秘疾病正式更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angia,MVA)。

3.现代定义

MVA患者胸痛症状是因为微小的冠状动脉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心肌缺血引起。关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阐述颇多,该病目前也是一种存有争议的疾病,机制可能涉及:心脏微血管舒张功能受限、心脏微循环对于血管收缩刺激敏感性的提高;雌激素分泌不足影响血管收缩稳定性并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功能异常、腺苷等可引起胸痛症状。此外,也有研究认为该病与大脑对心肌疼痛的特殊感知有关。据此,或许还有更贴切的名称来更新该病的诊断,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相关阅读:冠脉造影正常,也要小心这个隐秘的“杀手”)

原发性高血压

1.现代定义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定义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明,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高钠摄入、超重或肥胖、过量饮酒及长期精神紧张等。

2.蜕变理由

随着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的不断进展,继发性高血压检出率越来越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在逐渐下降。所谓的原发性高血压其实都是有原因可究的,只是目前的医学水平尚不能发现器官、组织病变的蛛丝马迹,所以“原发”也只是相对的。

3.未来定义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以前因为认识不足,故继发性高血压诊断的病例数较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脑卒中、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往往更高,而病因又常被忽略以致延误诊断,提高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及时明确病因并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将会大大降低因高血压及并发症造成的高致死及致残率。随着各种检查技术的不断改善,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原发性高血压的新定义就会绘入历史的画卷。

结语

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疾病的诊断名称一直在更新换代,尤其是各种带有“原发性”前缀的疾病,其名称的演变印证了医学研究的进展。在挖掘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或许会让我们的诊疗思路豁然开朗!

参考文献:

[1]EvansW,SwannP.Loneauricularfibrillation.BrHeartJ,,16(2):-.

[2]CammJA,KirchofP,LipGYH,etal.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Thetaskforce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EurHeartJ,,31(19):-.

[3]FusterV,Ryd_enLE,CannomDS,etal.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Foundation/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ACCF/AHA/HRSfocusedupdatesincorporatedintotheACC/AHA/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Foundation/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practiceguidelines.Circulation,,(10):e-.

[4]HealeyJS,ParkashR,PollakT,etal.TheCCSAtrialFibrillationGuidelinesCommittee.Canadiancardiovascularsocietyatrialfibrillationguidelines:etiologyandinitialinvestigations.CanJCardiol,,27(1):27-30.

[5]KottkampH.Fibroticatrialcardiomyopathy:aspecificdisease/syndromesupplyingsubstratesforatrialfibrillation,atrialtachycardia,sinusnodedisease,AVnodediseases,andthromboembolic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的诊断ldquoout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