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问:
冠心病会导致心力衰竭吗?
答:
冠心病当然会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扩张后,心脏自身抽血和射血功能下降。心脏给予全身更少的血液、较少的氧气,然后人们会感到呼吸困难和喘不上气。尤其是左心衰竭,就像掉进水里,在水里停不下来。
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无症状的缺血、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严重的冠心病,如心肌梗死,心肌坏死,心脏重塑,心脏会扩张,心脏会膨胀,心脏会衰竭。
这就是为什么心肌梗死治疗必须更快,越快可以减少心肌坏死,越快越能减少心脏扩大的可能性。
也有一些慢性缺血,心绞痛症状不明显,首先是心力衰竭的表现,这是由于长期的慢性缺血,导致心脏扩张,导致心力衰竭。
一旦冠心病发生心力衰竭,治疗不仅是治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等,还必须考虑到心力衰竭。
总之,如果不积极治疗冠心病,必然会导致心力衰竭,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就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
临床中药验方“二香蒌蛭汤”独含的高效活性成分进入血管后,能迅速自主的击散血栓,然后逐渐分解,恢复血管血液循环畅通,提升血液抗聚集能力,防止血栓再次形成,救活心肌细胞,恢复侧支循环系统,摆脱支架搭桥命运,从源头治好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等心脏病心血管疾病。
中药验方“二香蒌蛭汤”能够防止脂质等垃圾再次沉积形成新的斑块,实现对硬化斑块的溶、排、阻三效合一,真正实现了对动脉硬化的彻底消除,使心脏恢复正常供血。此项突破,可以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等心脏病人远离支架、搭桥,摆脱终身服药的困扰。
END
孔氏圣德堂中医馆,著名老中医就在您身边
中医馆+特效验方研究院+中医康复养生馆
全方位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的中医治疗康复、
保健养生服务
著名老中医个性化制定
让您感受不一样的中医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也是一年中人身体最虚弱、最容易引发疾病的日子。
这时,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会很容易“生病”。1月8日,是“三九”的第一天。在一年中最冷、身体最脆弱的时节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关于在此时那些暗藏的杀机和养生契机。
有数据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
可见这样的气候对中老年朋友尤其不好,最冷时节,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会很容易“生病”。血管——遇冷易变脆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季节”,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建议:时常测量血压,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吃些山楂、黑木耳、金橘、大蒜、洋葱等能疏通、软化血管的食物。心脏——最怕温差大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一进一出很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建议:外出要护好头部和手脚,尽量佩戴手套、帽子和围巾;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肺——雾气最伤肺冬季清晨雾气浓厚,寒冷、干燥的空气经过肺才能进入人体,此时不加以防护,很容易诱发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建议:冬季晨练不要太早,最好等9点左右、雾气散去后再锻炼;雾霾天外出要戴上口罩;积极补充水分也有助养肺。胃——代谢会变慢冬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胃本身就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负担。建议:多吃牛、羊肉等温性食物,有助增强御寒力。怕冷的人,可适当放些葱、蒜、生姜;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配上白萝卜。鼻子——病菌易入侵鼻黏膜的黏液分泌在冬季会减少,鼻子的“屏风”作用也会减弱,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几率。建议:睡前用温淡盐水清洗鼻腔;或将热水倒入杯中,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约十分钟,早晚各一次,能滋润、清洁鼻粘膜。耳朵——御寒力最差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寒冬格外怕冷。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建议:外出时最好带上耳罩,进入室内时可以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敷贴,以免加重症状。冷天最忌讳7件事洗澡水太热用太热的水洗澡会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若有寒气进入室内,血管又会收缩,冷热变化会刺激血压和心率。建议水温控制在24~29°C。一骨碌爬起床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心血管壁在清晨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很容易引发意外。用围巾捂口鼻围巾一般不常清洗,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且其纤维容易脱落,用围巾捂口鼻,很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此外,围巾不建议太长,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引起窒息。一大早锻炼冬季清晨寒冷,心脑血管会因此受到明显刺激,且早上污染物堆积严重,并不适宜锻炼。最好在下午三四点进行,以慢跑、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开电热毯睡觉不少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不注意开窗冬季门窗紧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被称为“暖气综合征”。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不及时补水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朱云中医
做优质中医儿科
云博士简介:朱云,出生于云南著名中医世家,云南名中医朱光海嫡孙.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博士,医院多年临床经验,昆明某中医机构日门诊量上百人的临床医生。临床专研难治反复性咳嗽,鼻炎、儿童厌食免疫力低下,不孕,月经不调的有效治疗方法。
朱云博士中医诊所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心脏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与寿命。在当代,心脏病虽然可以得到许多有效治疗,但仍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心脏保健至关重要。
北洋参南三七
联手护心脏
俗话说:“北有西洋参,南有三七”,两者将会激起怎样的花火呢;
记得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段佳话“北乔峰、南慕容,联手力抗天下英豪”,从而能引用得出“北洋参南三七,联手保护心脏,对抗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佳句。
一起来看看西洋参和三七在护心方面有哪些奇效吧!
西洋参保护心脏功效!在中医里面,西洋参性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中医认为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
因此,西洋参中的特征性成分假人参皂苷F11对心脏和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能预防神经障碍;
单体皂苷Rb1,Rg2等都有极强的降血脂作用,故常服西洋参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
三七可对付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中医以三七作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显著疗效。
血液粘度过高是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根源。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液流动的作用。
三七也能够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用于对付心肌缺血、心绞痛及休克。
三七+西洋参
心脏保养效果你想不到
搭配方法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两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2克即可。
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丹参一味药,也是等量,增加以后,对心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本文首发自“7点养身”,
带状疱疹,中医学又称“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蜘蛛疮”等,是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篇文章分享了甘肃省名中医张鸿谋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
张鸿谋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湿蕴化热、*邪易感,湿热火*蕴积肌肤发病;或因外感风寒湿热,*邪未清,气血不畅所致;或因肝郁化火,外窜皮肤,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后期多因肝肾阴虚,气血不通。此外,老年人或体质素弱的患者,因*热耗伤阳气,或在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伤阳,以致阳虚寒凝,劫伤阴液致经络失养,余邪未尽,痹阻经络可出现后遗神经痛。中医学对此病的病机早有认识,《外科正宗火丹》中记述:“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此属心、肝二经之火,治以两心泻肝,化斑解*汤是也。湿者……此脾、肺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是也”。
现就张鸿谋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如下:
内治法
肝胆火盛型
证见:疱疹初期皮肤上出现红斑、簇集性水疱,自觉灼热疼痛,伴有口干、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小便*赤、大便干结等症,舌质红,苔薄*或*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利湿解*。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龙胆草、*芩,泽泻、车前子、大青叶、柴胡、栀子、木通、生甘草、生地*、板蓝根等。疱疹中后期,患者皮肤黏膜仍有许多疱疹没有消退疼痛难忍,口服心烦不寐。此型还可以用小柴胡汤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大青叶、板蓝根、元胡、川楝子、青黛、枯矾等治疗。
脾虚湿盛型
证见:皮肤淡红斑,水疱破溃、糜烂,渗液较多,伴有口不渴或渴不欲饮,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舌质淡红,苔白厚或白滑,脉濡缓。
治则:燥湿清热,理气和中。
方药:五苓散、四妙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猪苓、泽泻、苍术、白术、元胡、木通、车前子、泽泻、滑石、土茯苓、板蓝根、薏苡仁、萆薢等。
气滞血瘀型
证见:皮疹大部分或全部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伴有夜卧不宁,精神疲乏,舌质暗红,或舌尖有瘀斑,苔白,脉弦。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柴胡、赤芍、枳壳、五灵脂、生地、丹参、制乳香、没药、元胡、川芎、桃仁、红花等。疱疹病*感染,疼痛较为明显。可以适量服用虫类药搜风通络止痛,如:蜈蚣、全蝎、蝉衣、土元等。
气虚血瘀型
证见:本型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其疱疹色干红干瘪或皮疹消退,但疼痛不止,兼有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动则汗出,舌质淡,或质暗,脉细涩或沉细弱无力。
治则:调补气血,兼以化瘀止痛。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物:当归尾、川芎、生地、赤芍、*芪、地龙、车前草、半边莲、地锦草、紫草等。
加减:便秘者,加大*、虎杖;疼痛较甚者,可酌加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没药;兼有血热出现血疱、坏死者,可酌加水牛角、白茅根、牡丹皮、紫草等;发于头面者加金银花、重楼;水疱大而多者加萆薢、土茯苓等;标实正虚者可用小柴胡汤加胆南星、蜈蚣、全蝎、白花蛇舌草。
外治法
针刺治疗
毫针治疗:合谷、支沟、阳陵泉、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太冲、局部阿是穴,每次取3~4个穴位,用泻法,留针0~30分钟。局部病灶以阿是穴围刺,以病损大小决定用针多少,最多10根针,最少4根针,距离疱疹0.5寸出平刺进针,用泻法。
火针治疗:疱疹局部用碘伏棉签消*,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快速点刺疱疹部位,以刺破疱疹为度,将水疱全部刺灼一遍,隔日一次,至无水疱出现为止;或在火针治疗的基础上加拔罐,以疱液彻底拔出为度。
董氏奇穴:驷马中、驷马上、驷马下运用倒马针法,配合中九里(相当于风市穴)针,取对侧针刺,每天一次,留针40分钟;患侧制污穴放血。年老体弱者不宜反复刺血。
六合针取卦:艮坎巽离+内关。艮卦应胃,卦性为止,具有止痛止痒等功效,为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难忍的首选卦位;坎卦应肾,具有滋阴潜阳、引火归元、调理三焦、调达上下气机升降等功效。巽卦主胆,应神经,肝为风木之脏,具有泻肝利胆,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离卦应心,主火,具有清热泻火、消炎的功效。
耳针治疗:双耳交替取穴,每日辰时取一侧耳部胃穴,常规消*后,用1存毫针平刺胃穴1~分钟,强刺激强捻转15秒,间隔5分钟再捻转15秒,每次留针15分钟,每天1次;取针后,用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于神门、肾上腺、胸、腹、肺等耳穴,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6次,每次每穴位按压1分钟,每5天更换一次。
刺血疗法
三棱针及皮肤常规消*,沿着疱疹周围点刺3~5针,迅速将火罐拔于刺络部位5~15分钟,吸出紫血~3毫升,起罐后再常规消*;或龙头、龙尾、龙眼、大椎刺血;或至阳穴刺血拔罐。
灸法治疗
回旋灸:取10年靳艾条1支,点燃后离疮面合适的距离(以患者自我感觉局部皮肤不烫为度)施以回旋灸法,灸至患处皮肤发红,或疱疹由透明色转变为乳白色,每次的治疗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为宜,5天为一个疗程。
贴棉灸:将皮损部位常规消*,用皮肤针将疱疹扣刺,用棉签将水及血液擦去,根据疱疹的皮损范围,用极薄的脱脂棉均匀贴在皮损处,用火柴点燃,一燎而过,迅速燃完,为1次,根据患者体质,皮损情况灸~3次,然后将利巴韦林针涂抹患处,略晾干即可,连续~3天。
中药外敷治疗
配方1:取雄*15克,青黛1克,枯矾9克,冰片3克,以上药物研细粉末,取阿昔洛韦软膏1支将上述药粉调和成糊状,涂抹患处,一日两次。
配方:取生王不留行粉50克,用芝麻油适量调和,涂于患处,每日~3次;如水疱已破溃,可直接将药粉撒布患处。
配方3:取鲜仙人掌适量,去刺并刮去硬皮,加入冰片1~克,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
配方4:五倍子30克,蜈蚣条,雄*10克,冰片10克,白矾10克,以上药物研粉,用香油调和,外敷患处,每天1~次。
穴位埋线治疗
以患病部位夹脊穴为中心,再上下各取一对夹脊穴及阿是穴,穴位常规消*,然后将所选0号羊肠线长度为50px,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夹脊穴向上斜刺,阿是穴沿疱疹外缘向疱疹中心斜刺埋线,采用“两快一慢”手法,达到肌层后,将线埋入,退针后消*,贴创可贴。患处3日内不要着水,7~10天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穴位注射治疗
取疱疹部位相应节段夹脊穴、阿是穴,曲池穴,选5毫升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4毫升、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5毫克,穴位常规消*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夹脊穴采用向脊柱斜刺的方向,阿是穴采用向疱疹中部平刺的方向,小幅度提插,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即可将药液推入。夹脊穴一次性注入药液为1毫升,阿是穴一次性注入药液为0.5毫升,隔日注射1次,10次为一疗程。
验案分析
案例1:
王某,女,45岁。发生带状疱疹10余天,左胯部腰部到岸密集分布疱疹,色暗,部分疱疹已经结痂脱皮,自感腰部疼痛向两胁放散,口苦口干,心烦不寐,大便秘结,有时胸闷气短。用阿昔洛韦,抗病*口服液症状减轻,但不能完全好转。舌质红舌苔白腻厚,脉浮缓略滑紧弦。
张鸿谋给予小柴胡汤加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青黛、枯矾、芦荟、山栀子、淡豆豉。并配合外治法,服用7剂疱疹大部分退去。后续给予身痛逐瘀汤加蜈蚣、土元7剂痊愈。
案例:
静某,女,70岁。初诊,年4月0日。由于进食生冷食物致腹泻腹痛,一周后出现左胯部腰部,小腹部大片密集红疹斑块,色暗,疼痛难忍,皮肤瘙痒,不能触碰,夜间疼痛加重,口苦小便*,心烦不寐,舌质红舌苔白腻厚,脉浮而缓弦滑紧。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医辨证为邪陷少阳,邪热下利,寒凝血瘀。治疗以调和少阳,清热散瘀。方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5克,*芩10克,半夏6克,*参15克,甘草6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板蓝根10克,蜈蚣1条,僵蚕10克,丹参0克。7剂,水煎服,1日1剂。外用张鸿谋自制药膏涂抹患处,一日两次。
连续治疗7天疱疹消退,疼痛明显好转。二诊,皮肤基底色红,斑块已散,瘙痒好转,口干乏力,局部烧灼感,夜间能够入睡,疼痛减轻,舌质红舌苔薄白,舌下紫暗,脉细沉涩。疱疹消退后气虚血瘀,血分*热仍然没有完全散尽。上方加制*芪30克,牡丹皮9克,生地1克,延胡索9克。服用一周病告痊愈。
按:本案患者属于老年人,又有腹泻腹痛病史,阳气大伤,但伏邪火热迷恋不去,邪陷少阳,寒凝血瘀。疱疹发在左胯部腰部和小腹部,发病部位是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运转气机。四逆散疏肝健脾,条达肝胆,令少阳升达。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风盛则燥,湿盛则痒,寒盛则痛,火盛则肿。板蓝根清热解*。蜈蚣、僵蚕疏风通络止痛。丹参、延胡索活血化瘀。丹皮、生地清热凉血散瘀。老年人体质差正气不足是发病之因。《*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故用*芪、*参益气补虚,扶正固本,外用张鸿谋自制抗带药膏祛瘀止痛,短短两周时间病告痊愈。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临床要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缓急、标本虚实,因人施治,初期治疗一般疏肝解郁,清热解*,后期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滋阴疏肝。
中医治疗解决口中味道异常处方用药经验口味异常系指口中有异常的气味。
常见者有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黏、口臭和口淡等不同感觉。一般多因口腔各种唾液腺分泌唾液质与量的改变、味觉异常、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残渣、细菌分泌物、口腔及鼻咽部炎症等而致,亦可由经常应用抗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泌尿系、呼吸系等疾病引起。
由于上述病因繁多,有时不易找到,或难以治疗,患者经常遭受困扰之苦。
中医学认为,口味与心、脾、肾关系密切。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且“脾为涎”“肾为唾”。中医学系从整体出发,辨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不同病理变化而治疗疾病,在口腔病证治疗上,往往能收到良好疗效。
01
口苦
多因肝胆病证引起。
1.肝胆郁热证
主症:口苦,舌痛,口干,两胁胀满,易怒,可有头顶痛,尿*,便干,舌尖边红,苔薄*干或*腻,脉弦数。
治疗:疏肝泄热,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本证主要为肝经实火与湿热而致,予治疗本证常用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加茵陈、大*、栀子、*芩有利胆、清热、祛湿作用。
加减:肝胆经实火内炽,头痛,口苦,目赤,舌红,舌痛,苔*或腻,脉弦数者,加龙胆草、丹皮。便秘,口干加当归、白芍、生地*。头痛,目赤,加石决明、天麻。胃热,口臭,牙龈肿胀,加*连、生地*、甘草。
.阴虚火旺证
本型多见。
主症:口苦而干,头晕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根痛,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阴降火,知柏地*汤加减。
方中知母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柏、丹皮泻肝火并清泻相火;生地*、山萸肉、山药、云苓滋肾降火,养肝益脾。
加减:胁脘痛、恶心、发热,或胆系结石者,加柴胡、郁金、金钱草。食欲差,便溏,加白术、云苓。
3.胆热痰阻证
主症:口苦,脘腹胀闷,心烦,舌淡红或绛暗,苔薄*腻,脉滑。
治疗:清胆祛痰,温胆肠加减。
方中半夏、陈皮行气消痰;枳实、竹茹行气开郁,清热除烦;茯苓健脾渗湿;甘草清热解*,和中健脾,调和诸药。
加减:舌苔*腻,加茵陈。于发热,口苦重,脉滑数者,加金钱草或*连。
经验:口苦在肝胆郁热或阴虚火旺证多见,予常用柴芍汤(柴胡、当归、白芍、丹皮、生地*、白术、云苓、甘草)辨证加减,治之多效。如舌尖痛为心火上炎,加*连、*芩、竹叶;舌边痛为肝胆火盛,加龙胆草、栀子、*芩;舌根痛为肾虚,加麦冬、生地*;舌痛兼口苦而臭者,为胃火炽盛,加*连。
0
口甜
多因脾经湿(热)引起。
1.脾胃湿热证
主症:口甜,脘腹闷胀,纳呆欲呕,尿*,便溏而不爽,舌红,苔*腻,脉沉细而缓。
治疗:清热祛湿,甘露消*丹(茵陈、*芩、连翘、藿香、石菖蒲、滑石、木通、白蔻仁、射干、薄荷、川贝)加减。
方中茵陈、*芩、连翘、藿香、滑石等清热利湿,白蔻仁、木通配藿香加强健脾祛湿作用。
加减:发热,呕吐,加*芩、半夏、竹茹。脘腹胀满,便结,加大*、枳实。舌红或绛,加生地*、丹皮。
.脾胃实热证
主症:口甜口渴,喜食善饥,脘腹胀满,尿短赤,便结,舌红,苔*干或腻,脉滑数。
治疗:清胃醒脾,清胃散(*连、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合泻*散(藿香叶、栀子、石膏、甘草、防风)加减。
本方主治胃中积热,具清胃凉血作用。方中*连清胃热,配升麻散火解*。*连得升麻,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虑,并作为引经药。用生地*、丹皮凉血止血,清热养阴;当归和血养血。泻*散可泻脾胃伏火。方中生石膏为清除胃火要药,栀子清热除烦,配防风疏散脾经伏火;用藿香理气和中,又可助防风疏散脾火;甘草泻火解*,调和诸药。
加减:胃火炽盛,齿龈红肿,便结,脉大苔*者,可加玄参,并用大*通腑泄热。口干,舌红少苔,脘腹胀满,加枳实、石斛。
03
口酸
多由肝(郁)热引起。
1.肝经郁热证
主症:口酸,胸胁胀满,易怒易躁,头晕失眠,尿*,舌淡红,苔薄*,脉弦数。
治疗:疏肝解郁,清热理气和血,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连、吴茱萸)加减。
柴胡疏肝散由四逆散(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化裁而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畅通气机,使郁热达外,柴胡配枳壳、木香加强疏肝理气作用,用郁金、川楝子、乌药治疗胸胁胀痛。左金丸方中*连清泄肝火、胃热。以6颐1比例配吴茱萸,非但不会助热,反能调畅肝气,开郁散结。
加减:胁痛,加延胡索、佛手。口干,便结,加当归、白芍、石斛。
.脾虚肝热证
主症:口酸,脘胁隐痛,神疲肢乏,尿淡*,便溏,舌红,苔薄白或微*,脉弦细。
治疗:健脾清肝,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配白芍养阴清肝热。六君子汤中人参益气补中,白术、半夏、陈皮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六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补中养胃之效。
加减:肝热重,加左金丸。于脘腹胀满,加厚朴。胁痛,加延胡索、佛手。
04
口咸
多由肾虚引起。
1.胃肾阴虚证
主症:口咸,或吐少量咸涎,口燥咽干,或潮热,腰膝酸软,尿淡*,便干,舌红苔*,脉细数。
治疗:滋肾清胃,知柏地*丸合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加减。
方中知母、*柏滋阴清热,清泻相火,用生地*、山萸肉、山药、云苓加强滋肾降火、养肝益脾作用。合益胃汤加强滋阴清热作用。
加减:口干,加石斛。便干、尿*,加当归、白芍、云苓。
.脾肾阳虚证
主症:口咸,或痰有咸味,纳差脘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淡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温补脾肾,桂附地*汤加减。
本方桂附地*汤即金匮肾气丸,为双补肾阴阳之剂。方中地*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能补益肝肾,附子、肉桂为温阳暖肾要药。茯苓、泽泻配桂枝能化气利水,有益于通阳补肾。丹皮配桂枝,活血散瘀,增强肾气的运行,促进肾功能恢复,有利于肾之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双补脾肾(阳)功效。
加减:纳呆,脘闷,加鸡内金、焦山楂。脘腹胀满,加木香、枳壳。便溏,加*参、白术、诃子肉。
05
口臭
常见。多由胃火引起。
1.胃火上炎证
口有臭气、舌痛多为胃火,本证多见。
主症:口臭,喜冷饮,或齿龈肿胀,往往伴有舌痛,口干咽燥,尿短赤,便干结,舌红苔*,脉数。
治疗:清胃泄热,清胃散加减。
方中用*连清胃腑炽热,配升麻散火解*,善治口齿风肿疼痛、恶臭,佐制*连凉遏之弊,并可散火而无升焰之虑。用生地*、丹皮清血中伏火,并以当归和血以利消肿。
加减:胃火炽盛,齿龈肿痛,口臭便结,苔*,脉洪大者,加玄参、大*通腑泄热,或用生石膏。心火上灼,舌尖红,舌痛,苔*,脉数,加*芩、栀子。肝火内炽,头晕头痛,目赤易怒,舌边痛,加天麻、石决明。痰火阻络,或舌大麻木,伴味觉失灵,为痰湿郁火,加半夏、白术、竹茹、天麻。肾虚舌痛(舌根痛),舌红,舌裂少津,苔有花剥,加生地*、麦冬、葛根。
.胃阴虚热证
本证较为少见。
主症:口臭口干,尿淡*,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益胃清热,甘露饮合益胃汤化裁(石斛、天冬、*芩、荷叶、甘草、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治之。
06
口淡
多为脾胃虚弱(寒)引起。
1.脾胃虚弱
主症:口淡,食不知味,脘腹痞闷,头晕乏力,尿清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
治疗:健脾益胃,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用于脾(气)虚痰饮,痞闷呕吐,纳减。
加减:口淡,食不知味,加焦山楂。脘腹痞闷,加厚朴。
.脾胃虚寒证
主症:口淡多涎,喜温喜按,纳呆,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健脾温胃,理中汤加味(*参、*芪、炒白术、干姜、炙甘草)
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芪健脾补气,助干姜温脾阳;白术、炙甘草健脾燥湿和中。
加减:呕吐,去白术,加生姜。寒重,加荜茇。
07
口黏
多由脾虚生湿引起。常见证型为湿困脾胃(阳)。
主症:口黏腻,纳呆,脘腹闷胀,身重体倦,尿清便溏,舌淡体胖,苔白腻,脉缓。
治疗:健脾化湿,藿香正气散加减。
方中藿香化湿,辅以厚朴、陈皮、云苓理气宽中燥湿,苏叶、白芷解表,祛上部湿邪而止头痛,加以生姜、甘草疏散风寒,助化湿浊。
加减:湿重者,去炙甘草、大枣,以苍术代白术,赤苓代茯苓。腹胀痛,便溏,加木香。脘闷呕吐,加蔻仁。
08
中成药治疗
1.口苦
知柏地*丸,适用于阴虚火胆证。每次10g,每日次。
.口甜
牛*解*片,适用于脾胃实热证,每次3片,每日~3次。
3.口酸
左金丸,适用于肝经郁热证,每次3~6g,每日次。
4.口咸
麦味地*丸,适用于胃肾阴虚者,每次10g,每日~3次。
5.口黏
香砂六君子丸,适用于脾虚湿阻者,每次10g,每日次。
6.口臭
牛*解*片,适用于胃火上炎者,每次3片,每日~3次。
7.口淡
香砂六君子丸,适用于脾胃虚弱者,每次10g,每日~3次。
(摘自《衷中笃西消化病治疗学》)
附子理中丸治好了很多年的腹泻附子理中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腹泻是常见病,谈不上什么疑难杂症,似乎也很难有什么感悟。可就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些人,人数好像还不少,大约在10%,没事时每日大便也要二三次,稍有风吹草动,比如吃了点生冷、油腻食物,空调开得略冷了一点,人劳累了一些,甚至情绪有些波动,大便次数就会明显增加,且经年不愈。
有的人身边常备*连素或其他止泻药;有的人由于久治不愈,怀疑自己得了肠癌,每年都要做肠镜;有的人不敢外出办事、外出旅游,生怕临时来不及找洗手间,给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这种病,称为肠易激综合征,顾名思义,即肠子容易激动、容易激惹,是结肠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笔者的一位老同学就患有这种病,由于不胜其扰,找到笔者,希望为其寻找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
在初步的望、闻、问、切之后,笔者反复查阅各种文献,判断、分析、思考,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位虽然在肠,教科书上的辨证分型也有六型之多,但其病机大多为肝气郁结,横逆侮脾,脾虚湿盛,大肠传导失司而致病,因反复发作,久则脾虚及肾。
综合考虑,应该以脾肝肾三脏合治为宜。一次在阅读《上海中医药报》时,看到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的报道,眼前一亮,理中丸温中健脾,附子有温肾阳之功,如果再加上疏肝的逍遥丸不就符合脾肝肾三脏合治的条件了吗?且具有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的特点。
于是给老同学试用,开始时附子理中丸、逍遥丸每日3次,每次各8粒,服用1星期后大便控制在每日1~次,基本成形,减为每日次,每次各8粒,连服1个月,病情稳定,再减为每日1次,每次各8粒,连服1个月,后又减为每日1次,每次各4粒,以后就一直维持服用,至今已半年有余,病情基本稳定。
初战告捷,以后笔者就用同样方法治疗几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都不错。
几点体会:
1、中成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只要辨证正确,可以取得简、便、廉、验的效果,并使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该病病程长,极易反复,在取得初步效果后宜缓慢减量,而最后的维持量可能要持续用药数月甚至数年,就像高血压或者糖尿病一样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同时嘱患者在气候变化时或进出空调房间时要及时增添衣服;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平时可适当吃一些黑巧克力、杨梅酒、酸奶、苹果、红茶、生姜等。、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即运动可以鼓舞人体内阳气的产生,因此,步行等运动对于与受凉、情绪波动密切相关的肠易激综合征是大有裨益的;如有条件,每隔~3日在肚脐四周拔一次火罐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3、需要指出的是:附子理中丸、逍遥丸不适用于肠炎、菌痢引起的急性腹泻,但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肠炎、菌痢引起的急性腹泻经久不愈转化而来,只要辨证后符合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同样可以用附子理中丸、逍遥丸治疗。4、辨证施治与整体观念为中医学精华所在,两者对立统一且紧密相关,最基本的八纲辨证是为了分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但临床上典型病例固然不少,而不典型病例却更多,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涉及几个脏器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更不用说许多疑难杂症了。因此,辨证施治并不意味着或等同于去套教科书上的辨证分型,一个人可以同时患二三种甚至更多疾病,同样在患某一种疾病时可能很典型,正好符合某一个证型,也可能不典型,并兼有几个证型。5、大多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就是兼有肝郁、脾虚、肾虚,如果单纯止泻无疑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嫌;如果单纯去套肝郁、脾虚、肾虚某一个证型无疑也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6、严世芸在谈到心血管病的治疗时,提出分型不宜过细以及早期攻中寓补、后期补中寓攻的治疗原则,给后学者以启迪。曾有一位老年妇女患慢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到最后诺氟沙星连吃1个月都无效,医院看中医时处方多为清热解*、利水渗湿之药,服后依然不见起色,泌尿系统的多项影像学检査未见异常。笔者考虑为绝经后体内雌激素下降导致全身与局部抵抗力减弱而致,反复发作必然心情不好,便给以健脾、补肾、疏肝之药,同时稍加清热解毐、利水渗湿之药,1星期后明显好转,星期痊愈。7、另外,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使用三联疗法1个疗程后大多能痊愈,但少数难治性的数个疗程都无法痊愈,还有一些能治愈,但极易反复,此时如能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以健脾、补肾、疏肝、清热解*之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入一些被现代药理证实能杀灭胃幽门螺杆菌的中药,如*参、白术、白芍、乌梅、干姜、吴茱萸、厚朴、枳壳、蒲公英、大*、*芩、*连,既能增强疗效,又能减少复发。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要取缔中医?除了偏见与无知,恐怕与目前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还不是最佳有关。为什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还不是最佳?原因很多,有的说中药材质量下降,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没有其他原因。开汤药需要辨证施治,开中成药同样需要辨证施治,如果看到性早熟就想到阴虚火旺,看到感染性疾病就想到清热解*,这样的治疗效果能好吗?在整体观念的框架下,结合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知识,正确地进行辨证施治,或许是提髙中医药疗效的一条比较好的途径。六个治疗打嗝中药偏方中医认为诱发打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气不和所导致的遥而引起胃气不和的因素,又有外感风邪尧饮食不当尧情志不遂等多种原因。民间偏方大全网为您收集民间六个治疗打嗝中药偏方,如下:
沉香蔲仁汤
沉香、白蔻仁、紫苏各3克,柿蒂6克。
先将沉香、白蔻仁和紫苏共研成细末;柿蒂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成汤,备用。
每次取1克沉香蔲仁紫苏粉,用柿蒂水送服。每日3次。
用于治疗胃冷所致的打嗝。
竹茹陈皮汤
竹茹、陈皮各10克,半夏6克,生姜3片。
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40分钟。
适量服用。
理气,和胃,降逆,用于治疗顽固性打嗝。
陈皮人参汤
人参1克,陈皮3克。
将人参和陈皮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至汤浓时即可。
适量饮用。
用于治疗顽固性打嗝和脾胃虚弱所致的打嗝。
枳壳木香方
炒枳壳15克,木香3克。
将炒枳壳和木香共研成细末,混合均匀。
每次服3克,每日次。米汤送服。
主要用于治疗伤寒性打嗝。
芭蕉花方
芭蕉花10克,白酒1小杯。
将芭蕉花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10分钟,取其汁,待其温后,加入白酒,混合均匀。
每日1剂。
用于治疗打嗝。
南瓜蒂方
南瓜蒂5个。
将南瓜蒂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30分钟。
代茶饮。
和胃降逆,用于治疗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