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睡觉睡到凌晨两三点醒的情况,大部分人是因为睡前过度疲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导致的。但如果你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并且最近也没有过度疲劳的情况,睡醒还会有些心慌,那你就要注意了。有可能就是心律失常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有节律地舒张、收缩,心跳十分规律和整齐,为60~次/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任何部位发生的冲动形成异常或是冲动传导障碍,或者两者合并存在。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已经衰退,容易受到各种损害,尤其是心脏功能的损坏。因此,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非常高,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4.48%。防止老年人的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对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分为:
1、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心率快、慢或显著不等。
2、心动过速。判断标准为成年人每分钟超过一百次。
3、心动过缓。判断标准为成年人每分钟低于六十次。
那么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呢?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多数是由于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各种感染及某些药物或食物中毒引起的心脏损害,使心肌缺血,以及供给传导系统营养的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另外神经功能性的变化主要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心律、心率的影响,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各种应激状态等,均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各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均可能促发新的心律失常;长期使用利尿药(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而出现心律失常),强心剂(如洋地黄类),某些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某些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如碳酸锂等,解痉剂、激素类以及抗肿瘤、抗风湿类。某些抗寄生虫药物,如依米丁、酒石酸锑剂等,以及某些中药,如蟾酥等,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器质性心脏病不是心律失常的唯一病因,有心律失常不一定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显然要高得多。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呢?
这得看自身症状的轻重。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一些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些就觉得心慌。这些人,用—点药使症状减轻些当然也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率失常的药物都有毒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和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一般只有当早搏次数超过每分钟5次,自觉症状又比较重,经上述调整后仍无好转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心律失常的调理办法
1.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
2.居住环境避免喧闹,平时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3.保持标准体重,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建议BMI指数(身体健康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平方)尽量控制在18.5-24.9的范围内。
4.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病人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
5.平时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