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院士在坐诊
医院东区综合楼建设工程暨南湖院区住院楼改扩建工程奠基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曼英通讯员崔毅周绮书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两个月前,我国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院士在医院成立工作室,这也是湖北省首个揭牌的“胡大一名医工作室”。该工作室设立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按照约定,胡大一团队将定期来此坐诊,同时对医院的医生进行手把手教学、帮带。
“胡大一名医工作室”开诊
“胡大一名医工作室”位于医院门诊三楼,胡大一就在其中的一个单间坐诊看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饶玲璋和同事则在一旁学习。
来找胡大一看病的,基本都是心血管方面的老病人。胡大一仔细询问每位患者病史,认真翻阅他们以往的就诊资料,为病人开展“双心诊疗”,既关心他们心血管方面的病情,还会关心他们的心情、生活及工作经历。
53岁的刘女士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了。最近几年,她的睡眠质量不好,一晚上醒几次,有时还会心悸出汗,总觉得胸痛、胸闷气短,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医院做过检查,医生看完心电图后,说她心肌缺血,CT结果显示她各支血管均无狭窄,医生就此给出的诊断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给她开了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可服药几年,她的胸闷仍旧没有改善。
胡大一详细了解后得知,刘女士不吸烟不喝酒,血压、血糖、血脂一直正常,身体各项检查均无异常。结合刘女士的病症和检查结果,胡大一判断,刘女士被误诊了。因为心绞痛不会持续数小时甚至一整天,刘女士的检查结果也并不代表心肌缺血。实际上,她的病是焦虑和抑郁引发的身体不适。胡大一帮刘女士明确诊治方向,并提供了诊疗意见,他的博学、权威,也让刘女士屡屡点头称道。
两天的门诊,胡大一共接诊近30名患者,为多位病人排除冠心病,告诉数位病人无需安装支架或心脏起搏器。其高超的医术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让每一位来看诊的病人如释重负、满意而归。
旨在传承高尚医德精湛技艺
“每治好一个病人,就能解放一个家庭。医生看的不仅是病,更是一个饱受疾病折磨、身心俱伤的人。设立工作室,我主要是想传承。”胡大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认为,医学应该回归人文,医生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最少的代价、最小的伤害来想方设法帮病人把病治好。
通过工作室,胡大一和团队希望将老一代医学大家的高尚医德、医生情怀和精湛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医院年轻一代的医生们。不仅要治好病人,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帮病人管理好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尿酸增高等危险因素,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做好预防。同时,对于做了支架、做了手术的病人,要帮助他们做康复,做好二级预防,让他们不做第二次支架,降低住院率,让得病的人也能看到人生的希望和光明,提高生命质量,健康长寿。
据了解,践行胡大一“防治康养”相结合理念,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建立在多学科(MDT)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心肺功能实施防治和康养相结合,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引领健康生活。
该心脏康复中心在胡大一的指导下成立,于年9月22日通过国家心脏康复中心线上认证复核,目前拥有运动心肺检测仪,智能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估系统、无创心功能检测仪、精神压力分析仪、动脉硬化诊断装置、卧式功率车、四肢联动功率车、手脚复合液阻健身车、全身律动治疗仪、体外反搏治疗仪等全套先进的心脏康复评估训练设备,同时配备沃克医生智能康复路径管理系统,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及全程的管理服务与关爱,实现生命长度和质量的双重改善。
省内首家心内科主导能救命也能防病
“胡大一院士的指导,我感觉是重新向我们定义了怎么做一个好的心内科医生。”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黄县立表示,接诊心血管病人,不能轻易放支架。毕竟,植入支架后,对病人经济上、心理上都是一个负担。他们会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综合评估病情,必须要放支架的,就植入支架,改善病人的疾病和生活。不需要放支架的,则尽量不放支架。通过心脏康复治疗,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前段时间,就有一位82岁的太婆血管病变非常严重,需要心脏搭桥,但她年纪比较大,还合并有糖尿病,耐受不了手术。在胡大一的指导下,黄县立和同事们帮助太婆定期做康复,目前太婆生活能自理,血糖控制得也很好。
长期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往往伴随着精神心理的问题。医院新建好的内科大楼里,心内科门诊与精神心理门诊仅一门之隔,对于精神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的,心内科医生自己来诊治。程度较重的,则随时可请来精神心理科医生共同诊治,真正践行了胡大一“双心门诊”理念。
既懂救命还懂防病和康复,这是黄县立和同事们给自己的定位。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救命的急诊介入治疗,他们都可以做,造影支架技术已成熟,最快50分钟能开通血管。此外,该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比邻导管室,这意味着急性心梗病人做完介入治疗后,可以第一时间进入重症监护室观察,缩短转运时间,最大程度避免转运过程中,病人病情出现变化,得不到及时救治的风险。
黄县立表示,该院心脏康复中心是湖北省第一家以心血管内科主导的心脏康复中心,相比于由其他科室主导的心脏康复中心,该中心可以对心血管疾病病人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通过戒烟、运动、营养、药物、心理“五大处方”,全面专业评估病人心脏的情况,个性化制定预防、治疗以及康复方案。
这些群体需要来心脏康复中心
近日,就支架使用、心脏康复等问题,胡大一院士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记者:为什么选择把工作室设在医院?
胡大一:我的父母亲在医院工作过,父亲是院长,母亲是妇产科主任,我在武昌杨园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对医院有着很深厚的情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全心救治病人的崇高精神,让我非常感动。能成为医院的名誉院长,医院成立工作室,我感觉非常有幸。
记者:您在坐诊时,很多病人觉得只要血管堵塞,就要安支架,防患于未然,这个观点对吗?
胡大一: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支架不是按照CT造影的狭窄程度来安装的,而是要按照临床的综合判断。很多体检发现有60%至80%狭窄的病人,自身其实并没有症状,也没有不舒服,他们是不需要做支架的,保守治疗即可。支架本身是个好技术,创伤不大。最大的价值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挽救心肌挽救生命。对于不稳定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干预改善。但对于稳定的患者,它只能缓解症状,不预防心梗,不预防猝死。如果无需支架,再好的支架也以不用为好。
记者: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来心脏康复中心?
胡大一: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无论做没做支架,都是需要做心脏康复的;有下肢动脉硬化、心房颤动的病人等,也应该参加康复,这类是属于得了病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可以在康复中心做预防管理。心脏康复中心旨在推动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精神心理睡眠处方以及戒烟限酒处方的五大处方落地。把预防和康复融为一体,把被动的碎片化服务、断裂的医疗保健服务链重构为防治康养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和关爱,不断提升患者和广大民众的健康和慢病管理能力,个体化指导公众和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实现群防群控、联防联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