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以内关公孙为例,带您深度剖析八
TUhjnbcbe - 2024/10/22 15:56:00

针灸是一个一体化的诊疗模式,它的特点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一个大夫亲自完成,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患者的反馈,而不同于西医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团队合作,或者诊与疗之间还存在部分脱节。这种一体化的诊疗模式通常是患者比较信任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实现患者对我们的认可,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在患者的身体上找到经脉的开关,这个开关就是“动”。而在找这个“动”的过程中,就实现了征、症、证三者之间公式的成立,找到了我们施以一个针灸处方的理由。

我们去哪里找“动”?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手足六十六,统于八穴?如何理解?我们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手足六十六穴,在哪里

在上下肢靠近腕踝关节附近的地方,我们知道是脉口的部位,即经脉起始的地方。由于肢端腕踝关节附近比较表浅,脉动比较容易探查,所以常用来推测身体的头、胸、腹和内在脏腑之间的变化,于是就产生了一类非常重要的穴位,“井荥输(原)经合”。十二条经脉上各有五输穴,共六十个穴位。阴经以输为原,而阳经是在输穴与经穴之间另置一穴,为原穴,所以再加上阳经的六个原穴,总共六十六个穴位。

这六十六个穴位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们是脉口起始的部位,经过了不断的衍化之后分化出来,提示经脉最早期、最原始的问题的穴位。其次这些穴位还处在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上,这些结构表浅,肌肉多移行成为肌腱,或者在多个肌肉之间覆盖了共行的腱膜,力以线性的方式传导到关键的相应部位。在这些部位可以探查到人体远端的特殊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当我们在这些部位施以特殊的刺激手法时,它们可以使针刺的信息、感应朝向远端的部位传递,由此将这种刺激变成干预性的刺激对人体远端脏腑器官功能产生影响。由此,手足六十六穴更是代表了一种诊疗疾病的思维方式。

2、手足六十六,统于八穴

此八穴,指的是八脉交会穴。这里我们用一对穴位来举例说明。

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

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脾主运化水谷、水湿。水谷是人体摄入的营养精微物质的化生,是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水湿是人体的代谢产物,是排出的过程。脾的摄入与排出,消化吸收与代谢与腹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这条经脉循行与腹部有着密切联系;内关是手厥阴经络穴,穴下为正中神经,对心率、自主神经的调节都有很好的作用。

公孙通过冲脉到达胃心胸,内关通过阴维脉而联络胃心胸,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冲脉、阴维脉是什么,以及它们是怎么通过这两条经脉联系到胃心胸的部位,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为何这两穴搭配在一起使用可达到调节胃心胸的目的。

胃心胸:心居横隔以上,胃居横隔以下,胸包容心与胃。在这种位置关系中,横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胃上口(贲门)连接食道,穿过横隔,位置靠前;心向下发出动脉,穿行于横隔,位置靠后。于是就建立起了心、胃与横隔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知道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于是便不难理解冲脉实际上就是古人眼中的腹主动脉。

足太阴经循行于下肢内侧,在小腿的肌肉中穿行着下肢的静脉,当肌肉出现收缩时,会挤压所穿行的静脉,帮助腹部的回血。也就是说,心供血到下肢后,又通过下肢肌肉的收缩帮助血液回流到腹部,穿过横隔最终达到心脏,可见,下肢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对于心脏回血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公孙通于冲脉的思想,同时也解释了脾主四肢的原因。

阴维脉与心的泵血能力、自主神经等有着直接的联系,科学实验也证明,刺激内关穴可使心的功能出现良性改变。于是内关穴便可以通过对阴维脉的调节,从而改善心脏的功能。

内关在上,公孙在下,于是二者上下相通,便可共同调节心、胃的功能。

我们还发现临床中所说的心痛,在古代文献描述中也有胃痛、心痛、真心痛的区别。事实也证明,当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在早期可以表现出胃脘部的空落感;当患者有胃病时,也确实会出现心律失常,短时间心肌缺血的表现。可见这两个脏腑之间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并且在解剖上二者也有着共同的脊神经、自主神经的支配。

综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心脏出现问题,病本位在上时,我们选择内关穴;当胃出现问题,病本位在下时,我们选择公孙穴;当两个脏器同时出现问题时,就用内关、公孙两个穴位协调配合使用。

到此内关、公孙穴的使用你学会了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内关公孙为例,带您深度剖析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