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频率居高不下,每年大概有6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但大部分心肌梗死有先兆预警,及时发现,紧急就医刻不容缓。
5种情况,心肌梗死找上门
1、胸部或心前区疼痛
临床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或闷痛,通常伴随胸闷憋气、大汗淋漓,疼痛范围有拳头大小,严重者可向肩颈处发散。
此类疼痛有两种类型:若持续15分钟,疼痛仍未缓解,就有心肌梗死前兆,患者需要保持静坐,拨打就医;
若是间发性疼痛,几分钟(常见为3-5分钟)疼痛一次,属于心绞痛范围,多发于运动或劳累后,休息几分钟即可缓解。心绞痛也是心肌梗死的前兆,需要及时就医。
2、其他部位疼痛
心肌梗死发病原理很多,并非局限于胸部或心前区疼痛。部分患者望文生义,认为只有心脏难受或疼痛,才是心肌梗死前兆,故而延误病情,悔恨终身。
其他部位,例如头疼、上腹疼痛、牙疼、上肢疼痛等,都有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预兆。
此类疼痛多为自觉性疼痛,按压无痛感,常伴有胸闷憋气、大汗等并发症状。疼痛时间如果大于15分钟,或有心肌梗死可能。
3、胸闷憋气
心肌缺血引发的胸闷气短,也是心肌梗死前兆。
部分患者大量劳累后,会产生“喘不上气”、“锁喉”等感觉,休息几分钟有所缓解;
也有部分患者在睡眠中突感心悸、呼吸困难,必须坐起身症状才会消失。这两种情况均存在心肌缺血可能,需及时就医,以防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4、脖子发紧
咽部紧缩感是心肌缺血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心悸、大量虚汗,并伴随咽喉痛及灼烧感、紧缩感,严重者会有肩颈发散性疼痛,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上述症状,是心肌缺血表现,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易诱发心肌梗死。
5、突然出冷汗
人体出汗,一般是正常行为,多发生在情绪刺激或大量运动后。但无先兆性的突发冷汗,是身体在向你预警:你的心脏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心肌梗死,注意4点:
临床医学证明,90%的心肌梗死可以预防。
1、早发现,早治疗
心肌梗死通常有前兆,但大部分患者对心肌梗死缺乏认知,忽视身体预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此前提到,心梗发生前会伴随胸部或心前区疼痛、其他部位疼痛、胸闷气短、出冷汗等症状。患者谨记,发生此类情况,应该及时前往就医。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如今,大部分人生活作息不健康。抽烟喝酒、通宵熬夜、大吃大喝等是常态,长此以往,心梗几率将会大幅提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3、控制心梗高发性因素
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有心血管疾病,例如糖尿病、过度肥胖、糖尿病等。因此,控制心肌梗死高发性因素尤为重要。
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和控制,定期身体检查,谨遵医嘱,配合医生治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4、服用预防心梗类药物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是临床医学常用药物,对预防心梗有良好效果。
特别提醒,服用药物要在药品说明书或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病急乱投医”。
结语:心肌梗死是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发作快,治疗时间短,病死率高。重视身体预警,做好预防,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