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脏像座房不开刀如何换门修墙
TUhjnbcbe - 2024/5/1 16:32:00

“现在的医学发展真快,我还以为免不了要挨一大刀,幸好能微创手术,浙二的医生就是技术高!”出院时,恢复健康的老何笑眯眯地比了个大拇指,旁边的家人们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堵塞的“门”和“水管”

在来到浙大二院之前,老何反复胸痛已经4年余了。起初他并没放在心上,不料半年前起,他稍一活动就胸痛气急,逐渐加重的症状为他敲响了警钟。当地的医生检查后严肃地告诉老何:“您这是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可能得做开胸手术了。”

“开胸手术”四个字一下子把老何吓懵了。“我干了一辈子农活,医院,乍一听要开胸,吓都要吓死了。就和闺女说,有没有别的办法嘛。”老何的女儿也四处打听,听人介绍了浙大二院心脏中心,就赶紧带着父亲赶来杭州就诊。经过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检查,导致老何反复胸痛的“幕后黑手”终于被揭晓——竟是“冠心病”和“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共同引起的。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栋房子,有四个房间,房间的“门”称为“瓣膜”,它们会随着心脏的收缩舒张而规律开关,以便让血流在合适的时机流往合适的位置。在这栋房子的墙壁上还分布着不少大大小小的“水管”,即是为心脏本身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老何的胸痛之所以那么严重,正是因为他的“水管”和“门”都堵了——前降支堵塞90%,导致心肌缺血;作为“门”的主动脉瓣“打不开”,也会影响心脏血流的通畅。两个原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长期缺血,愈演愈烈的胸痛正是来自身体的最后通牒。

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教授介绍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快,心脏瓣膜病也越来越常见,7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高达13.3%,严重时可以导致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心脏衰竭。对已出现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如不及时治疗,2年内死亡率高达50%。”

用不开刀的方法换“心门”

瓣膜病是一种结构性病变,药物只能部分改善症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得把打不开的“门”换掉。在过去半个世纪,传统外科手术是这类疾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需要开胸、气管插管和建立体外循环,具有较大创伤性,对病人的身体要求也比较高。而近年来兴起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可以通过微创方式将人工主动脉瓣置入,替换原有瓣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自年起,王建安教授就带领心内科团队,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科、麻醉科等,组建了完整的多学科体系,围绕心脏瓣膜疾病的微创治疗进行联合攻关。

数年以来成果斐然,浙大二院心脏中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TAVR中心之一,开创的“杭州方案”受国内外高度评价,先后多次受邀到欧洲、南美、亚太等地现场指导并在全球国际顶级心血管病会议上进行手术转播或特邀报告。

对于老何的情况,心脏中心团队多次讨论,群策群力,“为了降低风险,我们的方案是分而治之,先处理冠心病,再处理更难的心脏瓣膜问题。”在植入了冠脉支架、开通了阻塞的“水管”后,老何接受了规律服药和调养,2个月后胸痛、气急症状明显改善,终于具备了攻克下一难关的条件。

老何的女儿说,“我父亲对开胸手术非常抗拒,我们当子女的也得尊重他的意愿,后来找到了王建安教授,他和我们说,这种微创手术,术后4小时就可以下床,第二天就可以出院,老爷子这才下定主意。”

当天,在家人的紧张与期待中,老何坐在轮椅上被推进了明亮整洁的滨江院区导管室。幸而,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都很顺利,老何恢复往日的精气神和笑声。

频繁发生胸闷、气短、眼前发黑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患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老张身上,被胸痛困扰多年的他,在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的微创手术下重焕新生。

一年前,老张晨练后总觉得胸闷、气短,医院拍了个肺CT没有发现大问题,就没当回事。这些年来,他仍频繁发生胸闷、气短,甚至时不时眼前发黑,终于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俗称“肥心”,是一种以心肌不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血液充盈受阻为特征的疾病。正如前文所说,心脏内有四个房间,假如其中一堵墙异常增厚,就导致该房间体积减小,严重时甚至使心脏不能顺利泵出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胸痛、呼吸困难、反复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是年轻人和运动员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大部分“肥心”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这也给治疗增加了困难。其经典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酒精化学消融,其中药物治疗能够部分缓解症状,但可用的药物十分有限,且当疾病发展到晚期时药物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外科手术主要是切除增厚的室间隔心肌,但需要开胸并建立体外循环,创伤较大,且对患者的身体情况有较高要求;酒精化学消融作为一种介入手段,侵入性较小,但只适用于部分患者,且术后有一定的几率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

蒲朝霞手术团队

近年来的新技术“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为肥心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手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在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通过微创方式用高频电波使异常肥厚的心肌组织脱水坏死,就像是将葡萄制作成葡萄干的过程。

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兼心脏超声中心副主任蒲朝霞目前已成功通过肥心射频消融手术为30余位“肥心”患者缓解了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滨江导管室:与时俱进,科技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滨江院区导管室完成的。年伊始,全新的滨江院区导管室正式投入使用,干净整洁的环境,简明高效的分区,前沿的高新设备,成熟的医护团队……这一切为高精尖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为老百姓带来了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导管室是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专门场所,有四个手术间,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最高配置的DSA仪器、血管内超声、FFR旋磨设备、OCT、冷冻消融仪器、心内电生理分析与刺激仪、强生三维标测消融仪器、雅培三维标测消融仪器等,能满足目前技术要求较高的杂交手术需求,也使高技术含量的新技术(如TAVR、肥心射频消融手术手术等)在滨江院区得以开展。

新导管室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新科技手段,铺设人工智能、影像学分析系统,可快速、准确地提供影像量化结果,辅助术中诊疗决策,使手术精准度更上一层楼。

依托麻醉手术大平台建立的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在内部流程上真正实现与供应室、麻醉科、手术室各部门在物资、人员、应急抢救、院内感染管控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

(原标题《心脏像座房,不开刀如何“换门修墙”?》,原作者丁思引陆艺。编辑李欣阳)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脏像座房不开刀如何换门修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