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以前每年都在一家体检中心做全身检查,今年又到了体检时间。
“先生,你可以考虑做一下PET-CT。”因为不知选哪种项目好,客服给张先生做了推荐。
“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张先生发出疑问。
“它是一个查癌症的项目,可以发现体内所有肿瘤。”
张先生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死于肺癌,所以心里格外害怕得癌,在客服的强推下,张先生还是付款了。
一天,他突然刷到一篇文章“PET-CT辐射量巨大”,张先生心里咯噔一下,此后他就“拉黑”了这家体检中心。
实际上,PET-CT在查癌症上确实有优势,但它也并非是万能的,所以,对于PET-CT我们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
PET-CT并非万能的
PET-CT检查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如可用于癫痫灶定位,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卒中、脑血栓或脑溢血后脑功能情况以及脑缺血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还可以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了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便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最最最重要是,它在癌症初期筛查以及疗效评估方面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其对癌症诊断相符率达90%以上。
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木华教授表示:PET-CT检查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分期、复发的鉴别,为制定癌症治疗方案提供方向,还可以评估预后。
PET-CT查癌原理:
其实,该检查的检查原理也很好理解,就是将PET与CT结合起来利用,前者可以提供功能和代谢等分子信息,后者提供精细的解剖和病理信息,再通过融合技术,一次显像即可获得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学改变,从而帮助疾病诊断。像肿瘤代谢显像主要通过某些放射性核素(如11C、18F)对这些代谢底物或类似物进行标记示踪,并以图像形式直观显示出来,可以精细准确、动态反映肿瘤组织与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代谢的差异,从而达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监测的目的。
不过,PET-CT也并非是万能的。
解放*医院肿瘤外科医生蔺宏伟教授表示,千万不要把PET-CT检查当做“神”,它并不能发现并拯救所有的癌症。根据本院调查数据显示:在癌症筛查的有效性方面,PET-CT在健康人群中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并不高,仅仅只占1.3%,所以,并不建议大家将这个检查列为普通的体检项目。
哪些人群比较适用?
PET-CT检查并不适合每个人,比如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就不建议进行PET-CT检查,它有一定的辐射,可给其带来未知的风险。所以大家在进行PET-CT检查前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
一般来说,PET-CT检查适用于经济条件比较好、年龄在60岁以上、肿瘤标志物升高、恶性肿瘤高发人群、肿瘤患者。
如果不适合的话,大家也不要强求,因为PET-CT检查虽然在诊断癌症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的,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PET-CT检查2大劣势:
(1)价格贵
PET-CT的检查费用并不低,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心动,根据网医院的相关体检项目的宣传估算,PET-CT的检查费用大概在元-元不等。由于地区不同,所以检查费用可能存在差异,上海还算是比较统一的,局部检查费用为元,全身检查费用为元;而北京地区局部检查费用在-元之间,全身检查费用在-元之间;广州的价格位于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之间,全身、局部大概在-元不等。
(2)有辐射
网上有传言称:做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辐射是真的,“相当于30年的辐射”的说法过于夸大了。
《放射医学》杂志当中的一篇文章曾指出:在对香港和美国进行的放射剂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致癌风险。
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木华教授表示:PET-CT检查确实有一定的辐射,并且过度检查确实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数据显示,目前,患者接受一次PET/CT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为8-10mSv,而临床上常规应用的增强CT一次检查辐射剂量为10-14mSv,PET/CT检查对人体健康不会带来不良影响。正常自然环境下,人体一年接受的辐射剂量为3-4mSv。由此可推断,每接受一次PET/CT,相当于暴露在自然环境下2年。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ET/CT是将放射性物质输入人体,这些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会向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因此做完检查后72小时内尽量远离人群,需要多喝水,加快放射物质的排出。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PET-CT检查虽好,但是也有一定的劣势,大家要理性对待,合理检查。
普通人做癌症筛查,要这么做
肺癌——低剂量螺旋CT
建议有肺癌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抽烟者、或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肺癌高危人群,可以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帮助有效发现早期的肺癌。
肝癌——B超检查+甲胎蛋白检查
建议有肝癌家族史者;乙肝以及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患者;重度脂肪肝患者;长期酗酒者定期进行B超检查+甲胎蛋白检查,尤其是乙肝患者,建议每三个月至半年要做一次该项检查。
胃癌——胃镜检查
建议有胃癌家族史者;有慢性胃炎、胃息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吸烟、大量饮酒、年龄40岁以上者;精神压力大,长期抑郁、焦虑者,1-3年做一次胃癌方面的相关检查。
肠癌——肠镜检查
超重、生活不规律、长期便秘、直肠息肉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久病未愈的溃疡性结肠炎、有肠癌家族史者均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乳腺癌——乳腺钼靶X线+B超检查
建议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未婚育者、一侧乳房曾患癌的女性这些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乳腺癌相关筛查工作,包括乳腺钼靶X线+B超检查。
总结:癌症检查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每种都需要做,也不建议盲目跟风一种检查方式,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检查方式,如果自己不知道需要做什么检查,可以在检查之前先咨询一下相关的专业医师,在遵从医嘱,避免过度检查。
参考资料:
[1]《新技术助力PET-CT比普通CT更早发现癌细胞》.重庆晨报.-04-15
[2]《一次PET/CT检查等于30年辐射?专家:耸人听闻》.新民网.-08-21
[3]《上万元的PET-CT,值得做吗?》.南方日报.-07-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