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近日,江洪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发表。该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耳缘迷走神经刺激(LL-TS)可显著减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文章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大内科、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江洪教授,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硕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余锂镭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兵博士。BasicResearchinCardiology主编、JACC编委、德国埃森大学西德心脏中心GerdHersch教授对文章做了精彩述评,同时也对LL-TS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展望。本文通讯作者:江洪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赛特勒优秀医师奖获得者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领*人才,珞珈杰出学者,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副主编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创新团队、湖北省“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等研究课题18项。在心血管专业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要发表在心血管专业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irculation,JACC等杂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文章摘要目的探究低强度耳缘迷走神经刺激(LL-TS)能否减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背景作者之前的研究表明LL-TS能显著减小心肌缺血后的梗死面积。方法将发病12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LL-TS组(n=47)和对照组(假刺激组,n=47)。于病人右侧耳缘发放低强度(为可降低心率强度的50%)迷走神经刺激。从病人进入导管室开始发放刺激,一直持续到球囊扩张(再灌注)后2小时。所有病人随访7天,观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血CK-MB、肌红蛋白、NT-proBNP、炎症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结果LL-TS显著降低24小时内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LL-TS组72小时内CK-MB和肌红蛋白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减小,且血清炎症标志物的水平明显降低,心功能指标如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指数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耳缘迷走神经刺激能够降低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这项概念验证性研究结果提示LL-TS有望成为STEMI患者行PCI术后的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实验流程及结果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LL-TS组(47例)和对照假刺激组(48例)。LL-TS组病人到导管室后立即进行右侧耳屏刺激,直到球囊扩张后2小时。随访7天,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血CK-MB、肌红蛋白、NT-proBNP、炎症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耳缘刺激的位置如图所示。刺激前窦性心律周长783mm,用5mA刺激后周长增加到813mm:LL-TS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LL-TS显著降低CK-MB和肌红蛋白曲线下面积:LL-TS显著降低血中NT-proBNP水平:LL-TS组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转化成果为了更好地将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江洪教授团队努力对其进行临床转化,转化成果在2017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和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MedEngin医学双创路演大赛”中均斩获一等奖。(相关链接:以《人民的名义》告诉你,如何守护达康书记的GDP)目前已申请2项专利,专利受理号:201621216499.0,201611010839.9。这项新技术将不断更新和完善,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广大患者造福!△2017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心血管诊疗技术与器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MedEngin医学双创路演大赛”一等奖△技术成果申请两项专利JACC编委述评江洪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BasicResearchinCardiology主编、JACC编委、德国埃森大学西德心脏中心GerdHersch教授的充分肯定,同时他也对LL-TS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展望,并提出了一些技术性和概念性问题。迷走神经在急性心梗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GerdHersch,MD对于急性心梗后迅速再灌注的病人,必须进行额外的心肌保护措施。目前在动物实验或小型临床概念验证性试验中,已经证实了一些干预方法和药物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如梗死面积的减小(由生物指标和影像学结果反映),但均缺乏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目前在该领域最有前景的设备是一种绑在手臂上的血压袖带,通过反复加压或减压对心肌缺血进行远端调控。其远端调控的信号传导机制还有待研究,尤其是信号如何从外周传递到缺血心肌组织。但毋庸置疑,神经和体液的作用一定参与其中。传出迷走神经的刺激在远端调控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刺激或反射(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激活传出迷走神经,可降低心率和左室功能,并通过NO依赖性机制增加冠脉灌注,这对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有着重要作用,并有可能减小梗死面积。在缺血期间或再灌注时激活迷走神经均可减小梗死面积,且在不降低心率的强度下也有类似作用。迷走神经激活对心肌的保护机制包括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心肌活性氧形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迷走神经激活对缺血心肌远端调控的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直接投射到心肌层和释放体液因子如肠道分泌的GLP-1间接作用。△LL-VNS显著减小心梗面积(图片来源:参考文献)迷走神经刺激在不降低心率的强度下也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在冠脉闭塞的犬和猪动物模型中,左侧或双侧低强度颈迷走神经刺激均可减小梗死面积、减少心律失常。通过经皮刺激耳缘迷走分支可实现无创的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在永久性冠脉闭塞犬模型中,右侧和双侧的低强度耳缘刺激均可减少梗死后心肌重构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经皮低强度耳缘刺激也可以用于患者,目前已大量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和抑郁症。△LL-TS在动物实验中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图片来源:参考文献)根据Yu等发表在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上的概念验证性研究成果,发病12小时内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LL-TS组和对照假刺激组。LL-TS组病人到导管室后立即进行右侧耳缘刺激,直到球囊扩张后2小时。LL-TS组在72小时内CK-MB和肌红蛋白水平的曲线下面积显著下降,24小时后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再灌注后5-7天的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24小时后的细胞因子水平也有所下降。这项来自急性STEMI患者的适度规模数据结果振奋人心,再次证实了之前在动物实验研究中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的保护作用。尚待解决的技术性和概念性问题:●左心室梗死为何选取右耳发放电刺激?●生理状态下迷走神经激活反射通常是很短暂的,经皮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的效果可持续多久?●观察到的改善指标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尤其是全身细胞因子水平的减少是否存在相关原因?●最重要的是,这些改善的检测指标能否在更有力、更有前景的Ⅲ期随机临床试验中转化为实际获益的临床结果?(参考文献略)江洪教授团队在动物实验和单中心临床研究中均已证实了LL-T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目前,该项目的多中心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目前正在有序展开,期待进一步的研究成果!长按指纹关注我们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文章全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