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掌握这5个中医办法多年的心绞痛不再 [复制链接]

1#

掌握这5个中医办法

多年的心绞痛不再复发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地、暂时地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制剂可见缓解。

急者中西并举,截断心肌梗死发生

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胸部不适的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在休息时也可发生。

常规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只能暂时甚至不能完全缓解症状。该病主要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所致,往往有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可能。

基于这种情况,治疗给予中西药并用,优劣势互补,方能达到“既病防变”之效,杜绝心肌梗死发生。

如:含化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脉,调整血流动力学异常;加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化瘀祛瘀开窍,改善血流动力学乖异。同时,积极处理诱作或加重疾病发作的诸多因素,可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辨病用药

中医学对胸痹心痛分证论治,辨为心肺瘀阻证、气滞心痛证、痰浊闭阻证、寒凝血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7型,然有的即使辨证无误、选方正确,疗效也仍乏理想,这就不得不参考辨病用药以提高疗效。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而狭窄之孽为痰瘀互结、滞于心肺所为。所以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酌入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葛根、丹参、三七,以及具有解痉作用的白芍、蝉蜕、全蝎、甘草等,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因冠心病心绞痛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也可适入葛根、*箭羽等控糖,钩藤、地龙等降压,山楂、决明子等调脂。

如此多靶点、全方位治疗,可奏一举多得之效。

治疗以心为主,更应兼顾他脏

胸痹心痛受累脏腑主责于心。《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可见胸痹心痛病虽多,无非心病。然而,五脏六腑皆能致胸痹心痛病作,非独心也。

1.临床可见,患本病之人以中老年居多。年高之人,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导致心气匮乏或心阳不振,心脉失于温运,寒邪侵其虚处,客其心脉而致胸痹心痛。所以有肾阳虚心痛者。

2.本病发作多和情志波动相关。若情志不舒、郁怒伤肝,则导致肝气郁结。肝性条达、喜疏泄,肝郁则疏泄失常,阳气开发无力,不能条达气血濡养脉络,导致心脉挛急而痛。所以有肝气不舒心痛者。

3.该类患者形体肥胖者常见。胖人多痰多湿,故痰湿内蕴、浸淫脉壁是本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平素脾胃虚弱,运化乏能,不能化水谷精微为气血,反酿为痰湿,遏阻心脉为患。所以有痰湿心痛者。

综上可知,本病治疗首重于心,此外,尚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病位主责心脉(络),当用虫类剔络

从微观辨证可知,本病病位在心之脉络,乃痰瘀互结、滞之为病。瘀血亦非外伤所致,易于消散。久病则血伤入络,阳动之气无以旋动,败瘀顽痰滞于心脉(络),胶结难解,故重症患者非一般草木之品皆能奏效,常需适入虫类药物如水蛭、地龙、全蝎、海藻、昆布等以搜风剔络、除却顽疾,方可收效。

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地龙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其所含蚓激酶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

水蛭所含水蛭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滞性,还可增加冠脉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

全蝎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对抗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其所含蝎*不仅能降低心肌收缩力,还对心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海藻具有降血压、调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其提取物藻酸双酯钠是一种新的肝素类物质,具有肝素样的生理活性,有抗凝血、降低血黏度及改善微循环作用。

综上可知,上述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避免诱作因素,提倡未病先防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即使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甚或闭塞,只要有良好的侧支循环建立,就不会演变为心肌梗死或危及生命。

本病每为劳累、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大便秘结等因素诱作或加重,当冠状动脉管腔存在严重的固定性狭窄(50%~75%),安静时尚能代偿,而劳累等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可导致短暂的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心绞痛发作。

中医学认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也”,提倡动静结合!

尽管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和研究,并在用药方面进行了多靶点的治疗,但就目前而言,中医药的优势仍定位于稳定型心绞痛,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还是当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因此,在临床上要正视病情,优劣互补,同时对中医药疗法进一步发掘、改进,或可超越现代医药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打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