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腰痛患者都将“腰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混为一谈。
少数坐骨神经痛是原发性的,绝大多数坐骨神经痛都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性关节病、腰骶椎先天畸形、骶髂关节炎等。
与一般腰痛不同,坐骨神经痛具有牵涉性、放射性,不仅可表现为局部腰痛,还可表现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臀部,甚至足部发生疼痛。所以临床中,有许多患者出现足跟疼痛,觉得自己是长了骨刺,但实际上是间盘突出。
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长期伏案工作而久坐不动的现代人常常会喊腰腿疼痛,患上坐骨神经痛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最让人担忧的是,一旦发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疼痛,还有更多的危害。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外周神经,由腰骶干、S1、S2、S3神经组成,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沿盆腔后壁下降,至梨状肌下孔处穿出盆腔入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循行至腘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隐神经支配区以外的小腿与足的皮肤感觉。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指由坐骨神经问题引起的背部疼痛,从下背部一直延伸到每条腿的根部。
当受伤或对坐骨神经施加压力时,会引起下背部疼痛,并蔓延至臀部和腿部。
坐骨神经痛的大体来源分为:根性、丛性、及干性坐骨神经痛。
同时,又由于坐骨神经受累部位及受累的直接与否,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坐骨神经痛,即:放射性、反射性、牵涉性。
坐骨神经痛就是坐骨神经通路上——腰、臀、大腿后面、小腿及足部的疼痛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通常由椎管内病变、骨盆内病变、周围神经干病变引起。
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坐骨神经痛疼痛尖锐,并且自臀中部或下部沿着神经向下放射,L5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在大腿外侧,S1压迫时疼痛稍向后。L4受压后疼痛位于大腿前外侧,可能会误以为由髋部疾病引起。
不同严重程度的腰痛伴随坐骨神经痛的疼痛特点不一致。L5~S1区域或上骶髂关节疼痛常见于椎间盘破裂。咳嗽、打喷嚏、拉伸等动作增加背部和坐骨神经疼痛表明椎间盘破裂。行走引起的双侧坐骨神经痛和类似血管跛行是马尾根压迫的结果,被称为神经性跛行。
椎管内病变最常见的病变是椎间盘突出,常因重力或腰部扭伤,使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受挤压,从后纵韧带的一侧突出,从而压迫该侧的腰骶神经根而引起坐骨神经痛。椎管内其他疾病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如马尾肿瘤、脊椎或椎管内癌转移、脊神经根炎等刺激腰骶神经根时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检查手段
1、影像学检查
坐骨神经痛症状一般较典型,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可以放弃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力,可以清楚地看到椎间盘破裂和脊柱病变的性质和部位。
CT可显示大多数椎间盘突出和脊柱的结构变化。当怀疑坐骨神经在骨盆窝受压迫时,CT和MRI均有诊断价值。
但是临床医生应意识到,无症状患者MRI轻微异常的比例很高,在无症状患者中有不到1%可见椎间盘破裂。
2、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主要用于区别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可对运动神经元疾病和肌肉萎缩等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并确定坐骨神经痛是否为神经根病变引起。
治疗
大多数情况下坐骨神经痛能够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自然消退。由于坐骨神经痛有超过90%的患者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因此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对腰椎间盘疾病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也更多地参考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保守治疗
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对缓解疼痛、减轻神经牵拉或压迫效果显著。有研究表明,长期卧床可能不利于患者健康,可能诱导肌肉、骨骼废用及心血管系统失调,并可能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但短期内的卧床休息不太可能造成并发症,并且对减轻患者活动痛及改善焦虑不利心理有重要效果。因此,在急性发作期,短期卧床应该被推荐。
由于大部分坐骨神经痛患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因此加强腰背肌锻炼及增加核心肌群的力量强度,可维持脊柱稳定性,防止疾病加重,延缓进展,例如瑜伽可以伸展、放松肌肉,对疼痛的缓解有帮助,普拉提可以增强平衡改善诱发疾病的不良姿势。
药物治疗
(1)镇痛药:对于疼痛的治疗是坐骨神经痛治疗的关键,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对中枢镇痛作用明显,但由于其具有成瘾性,既往较少用于坐骨神经痛等外周神经病变的治疗。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极为重要的调节因子,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性细胞的聚集减轻炎症损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
约有3/4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在3个月后症状开始消退,但是由于疼痛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选择治疗,并且倾向于手术治疗。
如果症状符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并且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破裂,通过腰神经根减压治疗坐骨神经痛最有可能成功。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和各种微创和经皮技术,包括一系列管状牵开器或内镜,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破裂。如果没有移动性腰椎滑脱并且是单节段手术,则通常不需要融合相邻的椎体。微创治疗显示出更早和更好的疼痛缓解趋势,可能是因为椎旁肌损伤较少,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并且有更高的椎间盘再次破裂率。
参考文献
[1]崔艳红,张赛,陈旭义,程明,宋绪鹏,刘洋.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14(07):-.
[2]李雪松,孟纯阳.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06):--.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