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杀技》是"心在线"医院赵运涛医生及其团队独家合作的专栏,隔周周四与您相约。"福尔摩斯医生"目光犀利,能从细微之处洞察临床事件本质,并教给您临床诊断的必杀技能。
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原发性复极ST-T改变,指患者不存在心室除极异常,而因心肌缺血所引起心室复极的ST-T改变,称为原发性ST-T改变;(2)继发性复极ST-T改变,指患者心电图存在着心室除极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在此基础上出现的继发性复极ST-T改变;(3)T波记忆现象,又称T波电张性改变,其心电图表现为对称性T波改变和动态演变,T波常由倒置逐渐变浅及直立。
年Rosenbaum发现并提出一种新的T波改变,这类T波改变时常发生于间歇性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右室起搏、室速以及心室预激之后。这类T波的共同之处在于异常心室激动后,能引起随后窦性心律的T波改变,且T波改变与异常心室激动发生时的向量相同。此类T波被称为T波电张性改变,后又被称为T波记忆。
因此,正确区分缺血性T波或T波记忆对于临床决策至关重要。在早期《必杀技》栏目中,我们总结了在右室心尖起搏心电图中或LBBB图形的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的T波记忆现象与缺血性T波之间的鉴别要点(起搏器心电图:如何鉴别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不过,随着现代起搏技术的发展,间隔起搏成为更适合人类、更接近生理起搏的新方法,室间隔部起搏出现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倒置的鉴别尚存在困难,因此本文通过撰述即将于年发表在《JournalofElectrocardiology》上的一篇论著,为各位分享间隔起搏时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倒置的鉴别方法。
一.室间隔部起搏后T波记忆vs.缺血性T波
1.Margulescu的研究方法
Margulescu将随访研究分为缺血组(n=26)、T波记忆组(n=23)。T波记忆组为双腔起搏器(DDD)通过缩短A-V间期2周后出现T波记忆现象;缺血组按照罪犯血管分为前降支(LAD)组、回旋支(LCX)组、右冠状动脉(RCA)组。T波记忆组共5次随访,第1次随访为DDD模式下记录的基线心电图,出现T波记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缩短DDD起搏模式的A-V间期,充分让心室起搏(N95%),从而出现T波记忆现象;第2次和第3次随访分别为更改起搏模式1周及2周之后,主要包括更改A-V间期出现心室起搏宽QRS波的心电图和调整回AAI模式下出现T波记忆的心电图,随后(2周后)更改为DDD起搏模式;第5次随访为第3次随访后1周和4周后进行,每次分别记录心电图。起搏器植入过程中,透过X线证实电极位置,包括左前斜40°以确保电极朝向间隔部而非游离壁。图1为两例电极位于右室流出道及右室间隔中部的患者示例。图1.上排X线可见电极位于右室流出道患者示例,下排X线可见电极位于室间隔中部患者示例。
2.室间隔部起搏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倒置的鉴别方法
Margulescu的随访研究发现,T波记忆出现的T波倒置主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aVF导联T波必须为正相;其次,aVF导联中T波振幅≥胸前导联倒置最深的T波振幅的绝对值,若小于胸前导联倒置最深的T波振幅的绝对值,则必须满足V5导联为正相波和I导联T波为正相波,或位于等电位线(敏感性91%,特异性92%)。满足以上特征,才考虑T波倒置为T波记忆现象,并非缺血性T波。
3.室间隔部起搏T波记忆的鉴别方法机制
室间隔部起搏患者心脏额面电轴因在心室中上部,传导方向由上至下,因此指向接近aVF导联,故aVF导联必为正相,如图2中蓝色箭头所示;在水平面由右向左传导,背离V2、V3导联,如图2中橙色箭头所示;综合向量方向如图2中黑色箭头所示,整体向量偏于左下,因此aVF导联T波振幅≥胸导联倒置最深T波的绝对值,当≤胸导联倒置最深T波的绝对值时,说明起搏位置更靠上(接近生理起搏),整体方向也更偏左,故与V5导联与综合向量方向呈钝角,T波为正相,I导联或为直角或为钝角,T波直立。
图2.室间隔部起搏T波向量机制图。
4.T波记忆与不同罪犯血管缺血性T波的不同表现
(1)T波记忆所致T波倒置
图3.A-C每幅图中三组心电图从左至右波形分别为第1次随访时基线心电图(DDD模式)、缩短A-V间期后充分心室起搏心电图、2周之后更改为AAI模式出现T波记忆心电图。可以发现心电记忆组aVF导联均为正相,并且aVF导联中T波振幅≥胸前导联倒置最深的T波振幅的绝对值(图3A、3B);当aVF导联中T波振幅胸前导联倒置最深的T波振幅的绝对值时(图3C),V5导联或为正相波,并且I导联T波或正相或位于等电位线。
图4.以图3B患者心电图为例所示额面以及水平面电轴图形,A、B为调整A-V间期后心室起搏额面及水平面QRS波电轴方向。图4A绿色箭头为心室起搏额面电轴方向,图4B红色箭头为心室起搏水平面电轴方向;图4C、4D箭头,调整为AAI模式后出现T波倒置时额面与水平面T波电轴方向,可见额面T波电轴方向(绿色箭头)与A图额面QRS波电轴方向一致,水平面T波电轴方向(红色箭头)与B图水平面QRS波电轴方向一致。本例为一例T波记忆现象。(2)前降支病变缺血性T波图5为一例前降支近段闭塞的患者,T波倒置为缺血性T波,心电图具体表现为I、aVL、V1~V5导联T波倒置,额面向量图显示T波向量指向第三象限,背离I、aVL导联,水平面向量图显示T波背离V1~V5导联。
图5.缺血性T波心电图特点及额面、水平面T波电轴方向。
结合患者心电图可以明显看出,患者aVF导联T波正相,但aVF导联中T波振幅胸前导联倒置最深的T波振幅的绝对值,但V5导联为正负双相且I导联T波倒置,则为缺血性T波。
图6.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近段狭窄90%。
(3)回旋支病变缺血性T波倒置
图7A为一例回旋支病变患者T波倒置心电图,可见aVF导联T波倒置,不符合T波记忆表现,冠脉造影提示回旋支中段狭窄,C图为PCI术后。
图7.患者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
(4)右冠状动脉病变缺血性T波倒置
图8A为一例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T波倒置心电图,可见aVF导联T波倒置,不符合T波记忆表现,冠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远段狭窄,C图为PCI术后。
图8.患者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
5.室间隔起搏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的向量分布
Margulescu随访研究中,缺血组26例,其中女性13例,平均年龄57±10岁,其中前降支组17人,回旋支组4人,右冠状动脉组5人。将T波记忆(起搏2周后)的心电图与缺血组进行比较(图8),在额面向量下,T波记忆患者的T波向量与病变血管为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组的向量不同,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T波向量均左偏(-25.2°±25.5°、-18.3°±19.9°),只有前降支病变与T波记忆现象有所重叠(96.4°±65.0°、75.8°±18.5°),但T波记忆患者的T波向量多位于下壁导联。
图9.起搏2周后T波记忆的心电图与缺血组进行比较。圆圈为不同T波倒置分布的向量度数,矩形长度为分布此向量的患者数。
研究同时对比了所有患者T波倒置的导联,发现T波记忆患者aVF导联均为正相,而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aVF导联T波均为负相。
图10.可见T波记忆患者aVF导联T波0人倒置,而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aVF导联均倒置。
6.室间隔部起搏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倒置的鉴别流程
图11.室间隔部起搏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倒置的鉴别流程。在室间隔部起搏后出现T波倒置的心电图中,当aVF导联T波倒置时,基本可以肯定为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闭塞所致缺血性T波。当aVF导联T波直立,再进一步鉴别是否为前降支闭塞所致缺血性T波,亦或是T波记忆。7.心尖部起搏vs.室间隔部起搏的鉴别方法年AlexeiShvilkin对比了40例缺血性T波患者以及13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出现T波记忆在心电向量上的分布关系,并总结出以下三点鉴别方法:(1)aVL导联正相的T波,(2)I导联正相或位于等电位线,(3)TWIc>TWIIII(胸前导联T波最大倒置幅度大于III导联T波倒置幅度)。这三项指标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达%。不过,以上这三点对室间隔部起搏是无效的,因为T波记忆的T波电轴更靠近QRS轴,在室间隔部起搏时,I导联T波正相或接近等电位线仅仅作为复杂鉴别标准的一部分,而室间隔部起搏出现T波记忆aVL导联T波多半为负相。间隔部电极的位置比心尖部更高更靠后,这就意味着室间隔起搏的T波记忆振幅比最大胸前导联振幅TWIc更小(T波倒置程度不深),而且下壁导联(额面)的T波振幅也大于胸前导联(水平面),因此心尖部起搏与室间隔起搏出现的T波记忆有明显差异。二.小结
室间隔部起搏T波记忆的心电图特点:(1)aVF导联T波正相;(2)aVF导联中T波振幅≥胸前导联倒置最深的T波振幅的绝对值;若小于胸前导联倒置最深的T波振幅的绝对值,则必须满足V5导联为正相波、I导联T波为正相波或位于等电位线。
心尖部起搏T波记忆的心电图特点:(1)aVL导联T波正相;(2)I导联正相或位于等电位线;(3)TWIc>TWIIII(胸前导联T波最大倒置幅度大于III导联T波倒置幅度)。
室间隔部起搏出现T波记忆,aVF导联均为正相,若罪犯血管为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则aVF导联皆为负相。
本研究纳入例数较少,其实仍有不足,仅仅作为心电图初步判定是否为T波记忆的方法。若患者出现胸痛,肌钙蛋白I升高,仍应按照ACS进一步处治。
参考文献
1.MargulescuAD,BrujaR,SilisteC,etal.SurfaceECGcriteriacandiscriminatepost-septalpacingcardiacmemoryfromischemicTwaveinversions[J].Journalofelectrocardiology,,58:10-17.
2.ShvilkinA,HoKK,RosenMR,JosephsonME.T-vectordirectiondifferentiatespostpacingfromischemicT-waveinversioninprecordialleads.Circulation;(8):-74.
3.严干新,郭继鸿.T波记忆的误区?[J].临床心电学杂志,(2):-.
专家简介
王浩,现任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主持昌平区卫计委青年课题一项,参与编写学术专著1部,发表核心论文3篇,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中国心电好病例》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赵运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现任职于医院。现任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分别发表于《AnnalsofInternalMedicine》、《BMJ》(casereview)及《circulation》(casesandtraces)等国际著名杂志。《AnnalsofInternalMedicine》、《Heart》及《PlosOne》审稿人。
作者授权"心在线"独家刊登,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保护版权,违者必究。
相关链接
必杀技丨Epsilon波≠ARVC,还要想到这种心肌病
必杀技丨高危猝死心肌病的另一种类型——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心肌病
必杀技丨运动后晕厥,另有蹊跷
必杀技丨一招教你辨"雄雌"—"8+2"鉴别诊断
表里不一的高钾血症心电图
值班掌中宝——Lewis导联:心电图的"照妖镜"
为前壁心梗"测八字":细微前壁心梗(SubtleanteriorSTEMI)的诊断计算公式
V1~V3导联ST段抬高就是前壁心梗吗?
运动诱发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也会胸痛
心脏受压导致的Brugada拟表型
学会这一招,罕见病不再罕见
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另有玄机!
窄QRS波就诊断为室上速?或许您已经“out”了
没想到,旁道前传竟会这样“伤心”
TooYoungTooSimple,“6+2现象”就是左主干病变?
LBBB还有分型,你知道吗?
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识别应激性心肌病的秒杀技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vs应激性心肌病秒杀技巧背后的秘密看完这篇,下次见到CK-MBCK,不要再找心内科会诊了!
发热-酮症酸中*-淀粉酶升高-ST段抬高,“蝴蝶效应”谜底是什么?
急性心肌梗死or应激性心肌病?是时候测试你的火眼金睛了!
“挑战不可能”根据胸导联T波定位罪犯血管
这种肺栓塞心电图,死神在向他招手~
揭开肺栓塞“V1~V3导联ST段抬高”的神秘面纱
肺栓塞诊断蛛丝马迹--V1-V3和下壁导联T波倒置
披着狼皮的羊:被误诊的右室心肌缺血
ST段抬高的奇特病因:膈肌上抬高钾血症诱导的Brugada波
"假房颤"三重奏:irregularlyirregularVS.regularlyirregular
起搏器心电图:如何鉴别T波记忆与缺血性T波
新发or陈旧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1房室阻滞:电和机械的秘密
2:1房室阻滞背后的秘密——心脏结节病“涨姿势”吞咽诱发的房速竟导致晕厥慧眼识别冠脉开口病变的真凶“大动脉炎”“揭秘”罕见、危险的房室阻滞:运动诱发的房室阻滞
身体里的“隐形”杀手——嗜铬细胞瘤
涨知识:原来LBBB也会导致胸痛
众里寻"Ta"千百度:心房复极波与ST段抬高"揭秘"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特殊类型——缓慢型心律失常易被忽略的阻滞类型——房间阻滞室性早搏导致的慢性咳嗽,你见过吗?
电与结构不匹配的“淀粉”大餐(一)
电与结构运动不匹配的淀粉大餐(二):聚焦心房
舒张性心衰的另类病因——双房收缩不同步
评价心功能,射血分数是否应该废弃?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