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肌缺血的ST段下移T波低平 [复制链接]

1#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ST-T改变。

分析:

ST段:II、V4-6水平型下移约0.05mv。

T波:I、II、avR、V5、V6低平,V3、V4倒置。

一、以下来自西医诊断学第七版(这是基本的判断方法,很多时候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2,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1)形态: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T波方向在I、II、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III、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2)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二、一般多主张用P-R段作为参考基线测量ST段偏移振幅。

1,对于水平型ST的下移测量:ST段抬高振幅应从基线上缘测量至ST段曲线上缘,ST段压低振幅应从基线下缘测量至ST段下缘。

2,对于倾斜型ST段下移:一般多采用J点后60ms处作为ST段偏移振幅的测量点。

三、机制

(一)T波改变

正常心室复极时,心外膜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程比心内膜短,心外膜的复极完成早于心内膜,因此,心室复极过程可以认为是由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进行。心肌发生缺血时,复极过程相应发生改变。

1,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心外膜心肌的动作电位明显延长,引起心肌复极顺序逆转,即转为心内膜复极在先而心外膜复极在后,于是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向量。

2,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缺血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更为推迟,以至最后的心内膜下心肌复极时,由于已没有其他与之相抗衡的心电向量存在,致使心内膜下心肌的复极显得十分突出,导致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

(二)ST段改变

心肌缺血除了可以出现T波改变外,还可出现损伤型ST改变,可以表现为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

1.ST段下移心肌缺血时,心肌无氧酵解增加,消耗大量储备糖原,导致钾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大,缺血区膜电位增加(过度极化),动作电位4相对应的TP段抬高,导致心电图ST段相对下移。

2.ST段抬高心肌严重缺血时,导致心肌细胞膜受损,细胞内钾离子外溢,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降低,静息膜电位降低,动作电位4相对应的TP段下移,导致心电图上ST段相对抬高。

陈中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