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于冬季清晨发病的高峰来说,是完全可 [复制链接]

1#
山西白癜风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pifujiankang/38229.html

预防心血管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发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十分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从健康教育抓起,持之以恒。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病理过程,等到“瓜熟蒂落”时才抓,为时已晚。最重要的是控制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缺少蔬菜水果,紧张心理和酗酒。

对于冬季清晨发病的“高峰”来说,则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的。

一是补营养。中医自古以来就强调“冬补”,就是未雨绸缪。营养好,体质好,就不怕冷。补法中以炖补为佳,不用煎,炒,烹炸,用的油盐少,炖补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炖补可以加入适当药材,以增强疗效。其中萝卜羊肉汤就是冬补绝配,羊肉脂肪少,蛋白质比例比猪、牛、鸡、兔高,有最佳的“蛋白质热动力效应”,吃后周身暖和,身体不怕冷。

二是补热量。这是指做好头、手、足保暖,防止热量散发。冬天在室外,身体热量有40%是由头部散发,老人外出,要准备好帽子、围巾、口罩,最好穿两双袜子,因为寒由脚下生。足部受寒会立即反射到咽喉部及内脏小血管,使其收缩,使抵抗力下降。冬天常用热水泡手泡脚,可扩张咽喉及内脏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抵抗力。另外,冷天外出回来后,还应该喝杯热的姜糖水,帮助祛寒。

三是补水分。充足的水分可防止血液浓缩和黏稠,改善外周循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关键。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能防高寒地带的手足冻伤,防夏天的高温中暑,能预防多种疾病。简单的方法是看晨尿,深黄色则表示缺水。经过一夜睡眠,通过呼吸、不显性出汗、排尿等会失去约毫升水,清晨醒来,血液处于浓缩状态,应立即补水。空腹时喝水10分钟就被人吸收了,血黏度随之下降。

四是及时服当天的第一次药。人清醒后,交感神经会很快兴奋起来,要及时服当天的第一次药,以阻断交感神经兴奋。空腹服药,15分钟内就会起作用。

五是“老人要过慢生活”。起居、饮食、活动、上下楼、做事……一切都要慢一些,千万别着急。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而是要在床上平卧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双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走动。24小时动态心电检测显示,许多人白天心脏跳动很平稳,唯独夜间有几次大的波动并伴有心率失常、心肌缺血,大都发生在夜间起床上厕所时。这主要是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50岁以后的人,交感神经调节速度慢,容易发生危险。为预防夜间出问题,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到前面说的“三个半分钟”,使血压,心率得到充分调节,不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再下地,起到了药物起不到的预防作用,减少了许多夜间意外。

六是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走走路,跑跑步,两三千米,或者进行其他运动,但要因人而异,运动适量。中午休息半小时。这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中午睡上半小时,使血压有了个低谷,可以保护心脏,而且下午看书,工作精力特别充沛。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补充睡眠,因为老年人睡得不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每天坚持午睡半小时,冠心病的死亡率就会减少30%。所以要记住千万不要连续工作过长时间,一定要留一点休息的时间。晚上慢步行走半小时。活动后能够使晚上睡得香,还能减少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发病率。

声明:图片来源于免费正版图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