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机构预测华大基因通过卖病毒试剂月赚了12亿。
一时间,关于华大基因的消息在各个媒体平台上火了起来。其中,股价还实现了连续几天的大涨。尤其在4月16日,走势更是表现出亢奋,早盘高开后随即涨停,股价重回.2元,市值.91亿。
虽然华大基因随即回应了“月赚12亿”的传闻是基于产能数据而非实际销售数据进行的业绩预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司在海外疫情发展和国内检测常态化下,受益于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有增无减带来的红利。
据华大基因今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表示,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33-1.42亿元,同比增长35%-45%,创下了近几年来净利润的最高增幅。
在疫情导致的经济低迷时期,卖核酸检测试剂的企业成为了小部分公司业绩逆势增长的一抹亮色。
01
什么是核酸检测?
但在这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核酸,这样在后续才能更直观了解核酸检测的作用。
核酸其实是一类生物聚合物,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
说白了点,核酸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病毒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而这些遗传物质便是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的基因组。
因此,核酸检测是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直接探查DNA或RNA的存在状态或缺陷,并从DNA或RNA结构、复制、转录或翻译水平去分析DNA或RNA的功能,最终对人体状态与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简而言之,核酸检测就是检测患者身体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从而判断病原体是否出现病毒感染。
拿艾滋病的核酸检测方式来说,如果对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核酸检测确诊身体里含有艾滋病病毒,那么他的核酸检测应该就是阳性,需要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等药物治疗。如果11周检测核酸都是阴性,那么理论上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结果,但是还需要进行定期复查。(阴性在医学检查中,一般来说是代表正常,阳性代表有病或者有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RNA(核糖核酸)病毒,其遗传物质来自单链RNA。因此,只要通过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呼吸道粘液标本或血液标本就可以证明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目前,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病毒的“金标准”。但过程由于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采样的差异性、试剂盒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标本运输的限制,因此导致了某些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因此,针对存在的“假阴性”,还需要通过增加抗体检测、CT检测等综合技术以避免漏诊的发生。
02
核酸检测属于分子诊断的范畴。核酸检测是分子诊断的主要组成部分,狭义的分子诊断就是基于核酸的诊断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是原料供应商,中游是核酸诊断试剂和仪器制造商,下游是使用核酸检测仪器或试剂的用户。
核酸诊断试剂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有,诊断酶、引物、反转录酶、探针等生物制品。
诊断酶是用作临床上各种生化检查的试剂。
引物,是指在核苷酸聚合作用起始时,刺激合成的一种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大分子,与反应物以共价键形式连接。
反转录酶又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它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
探针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能从浩瀚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
此外,其他材料还需要用到高纯度氯化钠、无水乙醇等精细化学品,以及提取介质材料。医疗检测设备元器件商则主要提供核酸诊断仪器所需的元器件产品。
目前,能提供核酸检测试剂原材料的厂商比较少,主要是由国外几个巨头企业,如罗氏诊断、Meridianlifescience、Solulink和Surmodics等。
由于生产工艺、产物纯度等因素影响,我国企业基本没有原料的技术,只能做代理(上海起发实验试剂,上海拜力生物等)。因此,定价权被外资品牌牢牢把控着。
核酸检测中游主要是核酸检测试剂和仪器两类产品的研发、生产。
从工艺上分析,核酸试剂盒包括核酸提取试剂盒和核酸检测试剂盒。目前,核酸诊断试剂基本已经实现国产化。
在核酸提取试剂盒方面,截至年,CFDA一共批准了12家公司15种核酸提取试剂盒申请,其中仅生物梅里埃一家国外企业,其NucliSENSeasyMAG提取试剂盒与对应的核酸提取仪配合使用。
在核酸检测试剂盒方面,核酸检测主要应用在传染病(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季节性流感病毒等)、性病(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优生优育(人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等)、遗传病(α-地中海贫血,21-三体和性染色体多倍体等)等领域。年新增应用在新冠病毒检测。
目前,在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等常见疾病当中,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比较成熟,竞争厂家较多,几乎全部为国产品牌。
核酸检测用到的仪器有核酸提取仪、PCR扩增仪以及核酸分子杂交仪。由于这类仪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我国生产核酸提取仪无论在通量还是在处理时间方面,普遍优于国外仪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且在价格方面还比国外品牌更加实惠。
PCR扩增仪和核酸分子杂交仪普遍价格同样也比国外品牌更低,性能也达到了他们的水平。
总的来说,国产核酸检测仪器产品基本已经占据了国内主要市场。
此外,中游核酸检测试剂和仪器提供商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投放产品:一是直接将产品投放给医疗机构使用,收取费用;二是通过医疗设备渠道服务商投放产品,利用渠道商的市场资源进行产品拓展。
医院、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疾病防疫中心、血站以及体检中心等。但我医院病理科为主,而海外以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为主。
而我国也有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不过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市场已经形成了广州金域、迪安诊断、艾迪康和高新达安四大实验室巨头主导的市场格局。
下游使用到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是核酸测序技术、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分子杂交技术等等。其中,PCR技术主要包括终点PCR、RT-PCR:qPCR和dPCR等。核酸测序技术主要包括Sanger测序(第一代测序),NGS(二代测序)、三代测序等。而PCR技术是核酸检测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早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项目。
我国最先开发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就是第二代PCR技术的核酸检测法,检测病人体内新冠病毒核酸物质,判断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第二代PCR技术(荧光PCR法)是病毒检测方法的主流方法,也是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采用最多的技术。
具体来说,荧光PCR法核酸检测主要通过患者的咽拭子或鼻拭子、肺泡灌洗液、痰液等样品进行检测。全过程包括标本处理、核酸提取和PCR检测等多个步骤,对所采集的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采集物等)中有无病毒核酸片段进行检测。
0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第一次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分子诊断正在快速成为人类疾病诊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60年前,科学界的“八大恶棍”之一,凯利.穆利斯整天做着把先天致病基因给剔除掉的白日梦。
穆利斯有磕药的嗜好,这种药叫做迷幻剂。后来,迷幻剂被列为违禁药品,于是他为了嗑药便自己调配迷幻剂的替代品。在制作迷幻剂时,穆利斯居然想到了复制DNA的办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此打开了分子诊断的PCR时代大门。
20世纪60年代,关于核酸杂交技术的学术研究兴起了,其中包括固相杂交、动力学杂交等。
70年代后,核酸检测的学术研究逐渐流行起来。
年,Khorana提出PCR理论,并第一个成功完成基因的合成——丙氨酸tRNA编码基因。
80年代,基于核酸探针的分子诊断技术开始出现。
到了90年代,PCR技术已经能够大规模普及应用。
进入21世纪,核酸检测技术迎来爆发,qPCR、二代测序、三代测序以及四代测序技术等等不断涌现,而且dPCR、四代测序和基因芯片也开始萌芽,成为未来核酸检测行业的发展重点。
与此同时,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的4P医学替代着传统以治为主的诊疗方式,核酸诊断的应用从疾病诊疗向疾病预防拓展。
04
年,全球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85亿美元,其中我国为亿人民币,占了全球市场规模的18%。过去3年,全球核酸检测市场的增速在4%-6%,而我国核酸检测市场增速在18%-19%,领跑全球增速。
全球和我国的核酸检测市场以传染性疾病核酸检测为主,占比分别为54%和44%。具体来看,两者传染性疾病检测前三的分别是HBV(乙型肝炎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以及STDS(性病)。
-年,全球核酸检测技术有效专利公开数量达到27.5万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我国有效专利公开数量6.5万项,在全球占比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我国为全球核酸检测专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球核酸检测技术有效专利数量排名前十企业(或机构)公开专利数量总和也达到了,占全球有效专利数量的21%。
仅从核酸检测有效专利公开数量TOP5企业看,国外分别是罗氏集团、基因泰克、LifeTechnologies、Gen-Probe以及Illumina。而国内分别是华大基因、泱深生物、博奥生物、达安基因以及圣湘生物。
05
-年,我国有77家企业完成起融资,累计实现融资.7亿人民币。
从企业融资轮次分布看,A轮系列数量最多,达到89起,占到融资事件总数的37%,A轮融资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分水岭,表明行业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将进入发展阶段。
而且,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他们也通过加快对外投资并购的步伐,带动整个核酸检测行业的发展。例如,近几年,华大基因斥资万元收购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2.57%股份。九强生物先后并购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收购北京美创新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润达医疗先后并购RBM公司、瑞莱生物、金泽瑞医学和瑞美科技等。
显然,核酸检测近年在不断发展下,带来了资本市场的热度。
年年初,新冠病毒爆发。
1月7日,我国实验室已经检出导致武汉疫情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了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之后相关企业针对新冠检测产品进行了应急研发。核酸检测行业迎来百花齐放,多家体外诊断企业迅速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产品。
核酸检测行业也由此迎来了起飞元年。
他们一方面在面临着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还需担当着全球大任。
(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