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脏放支架后一定要长期吃药吗本文除了用药 [复制链接]

1#

对于心血管出现急性梗塞的情况以及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已经严重影响心脏健康的情况,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术放入支架,重建心脏的血液供应,减少心梗或心血管狭窄带来的心脏健康损伤,是非常常见的手术,但有的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放了支架后,别人说心血管还有可能出现再狭窄,必须长期服药才可以,是真的吗?

这样的一种疑问,代表了很多朋友的一种认知误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心血管放了支架,绝不等于一劳永逸,治愈了我们的“冠心病”问题,支架术后,更要注意长期的心血管健康风险预防。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一系列动脉血管的总称,之所以出现冠状动脉狭窄,甚至梗塞的问题,往往是一个长期的心血管风险得不到控制,渐进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都知道,叫做动脉粥样硬化,在三高等慢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动脉血管的老化,硬化速度逐渐减速,血管壁上形成的斑块稳定性逐渐发生变化,斑块由小变大,导致血管狭窄程度进一步加大,斑块由稳定变得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出现破裂风险,导致血栓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梗。

在一些病情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身上,或已经出现急性心梗的患者身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在狭窄或梗塞部位放入支架,起到的作用是将闭塞狭窄的血管“支撑”起来,从而恢复血液的供应。这种“放支架”的方式,只是一种物理性的急救方式和改善血供的治疗方式,并不代表治愈了心血管经疾病的问题,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发展,也并没有阻断或改善的作用。因此,千万不要认为放了支架,我们的心血管健康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如果抱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认知,到最后吃亏的当然还是自己。

放了支架的冠心病人,一定要长期服药吗?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前面谈到,支架术后打通了心血管的血运,改善了心肌缺血的大问题,但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想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继续的,长期的控制好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对于一种综合衰老、基因、慢病、生活不良因素影响多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慢性健康问题,想要彻底逆转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控制它的发生和风险。

想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年龄、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控制好三高水平就成了很重要的事情,血脂血压血糖都要控制好,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设立自己的控制目标,对于放了支架的朋友,属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血脂的指标一般要求控制到1.8mmol/L以下,血糖、血压的控制指标因人而异,一般要求将血压控制到/80以下,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7.0%以下,老年人,病程较长,控制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结合情况,适度放宽。如何控制好这些问题呢?当然合理用药加强三高的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除了服药控制好三高以外,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一般还需要结合情况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对于二级预防的药物服用,往往也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因此,对于放了支架的冠心病人,长期服药一般都是需要的,除了要服用抗血小板预防血栓的药物,也要服用控制相关基础慢病的药物,有些时候还要结合情况,服用控制心率,改善心功能的药物等等。

放支架的冠心病人,长期服药并不是唯一的注意事项

放了支架不等于一劳永逸,坚持长期服药也并不是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比起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来,生活调理干预,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作用,就更为基础和更为重要了。

千万不要小看生活调理干预的作用,综合全面的生活调理,包括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睡眠,体重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其对于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风险预防的健康获益,是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加强生活上的调理控制,不但能够减轻心血管疾病风险,还能够加强相关慢病控制,保持好用药剂量,避免因大剂量用药导致的用药安全风险的加大问题,这些方面,都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支架术后朋友的健康获益方面。

因此,想要在支架术后保持好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风险,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做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够真正地做好风险预防,全面减少心血管再次狭窄的风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