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脏乱跳,可不一定是因为紧张,医生提醒您 [复制链接]

1#

你有没有感受过突如其来的“心慌”,慌得就像心脏快要跳出来一样,胸闷气短,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平静下来。如果这种情形时常出现,你就要高度警觉患上“房颤”的可能性。

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相比,房颤最大的特点就是“乱”:发作没有固定的诱因;发作时间没规律,发作一次持续时间的长短也没规律;发作时心跳的快慢更没规律。也就是说,房颤会表现为“失控”的心跳。

01

准确诊断房颤需做心电图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时,人的心房激动快且不规律,导致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丧失。患者可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受心率快慢的影响。当心室率特别快时,患者可以感到心跳快并且紊乱,容易疲劳、头晕、胸痛,甚至可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

房颤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预计到年,中国房颤患者中男性为万人、女性为万人。研究数据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换言之,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房颤。

如何发现房颤征兆呢?当感觉出现心慌、心跳不整齐、乏力等症状时,可自测脉搏,如果脉搏不整齐,且这种不整齐持续时间较长,则高度提示可能是房颤。如果不会自测脉搏,可用血压计替代,发现测血压时水银柱下降不规律,或者电子血压计中显示的心跳图标跳动不规律,也提示可能是房颤。

然而,要确诊房颤还需在症状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这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如果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短,医院做心电图,但又发作频繁,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做24小时,甚至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确诊房颤。

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患者,脉搏也可以不整齐,也有患者觉得心慌、心悸,但往往表现为规律的心跳中夹杂着不规律的期前收缩,同样可以通过检查心电图来鉴别诊断。

02

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时没症状

房颤按照发作时间长短,简单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前者是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小于7天,可以自行终止的房颤;后者是发作一次持续时间超过7天或电复律/药物复律等干预后方可终止的房颤。

没房颤的症状,也不代表没有房颤的存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房颤在发作时是没有症状的,这使得这种疾病具有极大的隐匿性。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做心电图才偶然发现患上房颤,更有甚者是因为房颤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就诊,寻找病因时才发现房颤。所以,体检时不要忘了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房颤。

房颤本身不是短期致命性疾病,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寿命。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倍至7倍。房颤导致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且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此外,房颤可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加3倍,死亡率增加2倍,还可显著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率。

更为重要的是,房颤带来的危害,并非一定和症状明显程度成正比。没有症状的房颤患者,仍可以有很高的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风险,却比有症状的患者更易忽视和拖延治疗,无形中更加危险。

03

不能预防房颤血栓

对于房颤的预防和治疗,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是用阿司匹林来“预防”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房颤患者中的血栓高危人群是应该接受抗凝药物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但这里所说的抗凝药物主要指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不包括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相关血栓,而房颤血栓属于静脉系统的血栓,在形成机制上有区别。另外,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会导致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没有医嘱也不可擅自服用。同时,房颤卒中高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也无效,低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风险大于获益。

另外,要注意硝酸甘油不是万能急救药。硝酸甘油因其起效迅速、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强,常常作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药品使用。然而硝酸甘油不具备缓解或终止房颤发作的作用,因此很多房颤患者即使服用硝酸甘油仍感觉“没有效果”。

需要重点提醒的是,房颤患者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合理、慎重使用。目前国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药物副作用大,长期服用可导致心脏或心脏外副作用。如胺碘酮长期服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间质纤维化、心动过缓等,发生率非常高。因此要尽量少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避免长期使用胺碘酮。

04

高危者应规律服抗凝药

房颤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卒中。抗凝治疗可使卒中风险降低60%至70%。国际上公认的CHA2DS2-VASc积分可以用来指导患者抗凝治疗。

CHA2DS2-VASc积分是指: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年龄65岁至74岁任意一条分别积1分,既往栓塞史、年龄75岁及以上任意一条分别积2分。总分≥2分的患者,就是卒中高危患者,应该规律服用抗凝药物。

华法林作为口服抗凝药物有久远的应用历史,但是该药和很多食物、药物有相互作用从而可能影响药效。因此,在服用华法林期间需要经常抽血化验,以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在2.0-3.0之间,才能既减少出血风险,又能有效抗凝。不过正因为这一弊端,导致患者对华法林的服药依从性不佳,统计发现接受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患者在1年内停药的约有30%。

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具有起效迅速,剂量固定,与食物、药物相互影响小等优点。目前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相比华法林出血风险小,尤其是颅内出血风险可降低50%以上。

虽然抗凝药物是把双刃剑,存在出血风险,但是对于卒中高危患者而言抗凝药利大于弊。全球房颤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率平均约为34.4%,中国仅为13.5%。让我国房颤患者尽早建立抗凝意识,迫在眉睫。

此外,患者还可选择介入治疗的手段预防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由于房颤的血栓90%以上来自左心耳,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进而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这可作为抗凝药物因出血等原因不能坚持的替代治疗。

专家释疑

导管消融可根治房颤

上世纪末出现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为房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以阵发性房颤为例,研究表明,至少95%左右的阵发性房颤与肺静脉起源的异常激动关系密切。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即通过外周静脉血管(常为双侧大腿根部的股静脉),将直径与普通圆珠笔芯类似的心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连接部位发放高频电磁波即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状疤痕,从而隔离肺静脉的异常激动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

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在国内外房颤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级别越来越高。它在控制房颤发作、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房颤负荷方面有明显疗效,同时对患者临床获益和预后改善方面也有好处。很多数据均显示,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降低患者的卒中率和死亡率;可明显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对于不同人群,如高龄、长时程持续性房颤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由于各个病例的难易程度不同,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也有差别。一般来讲,阵发性房颤患者单次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约70%,持续性房颤患者单次手术成功率约50%至60%,二次或三次消融后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成功率水平。有一些临床因素可能影响手术成功率,如年龄、病程长短、房颤类型、左心房大小,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等。

总体来说,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手术,但和所有手术一样也存在风险,最严重的并发症有心包填塞、脑梗塞和左房食管瘘等。数据表明,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1%。

主讲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转载:北京日报新媒体健康明白人

编辑:T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