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m.39.net/pf/a_4769449.html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m.39.net/pf/a_4769449.html极目新闻记者晏雯
通讯员杜巍巍杨岑
对话背景
前不久,广西北海的一名初二学生在学校跑步时不幸倒地;长沙一位从事地产行业的28岁男子在高强度工作后猝死……都是花样年华,猝然离世,让人不胜唏嘘。这样的例子也总是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猝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能不能提前预防?研究发现,猝死的可能性和个人基因有很大的关联度。如果通过基因检测,筛查出“致死”基因,或许这样的悲剧能减少一些。
论文发表截图
日前,最新一期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胡丹教授课题组心律失常最新研究进展: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的SCN5A,是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主要致病基因。该项研究成功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早期复极综合征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具有重大临床意义。11月1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胡丹教授,解密猝死与基因的关系。
研究成果示意图
人物档案
胡丹,医院心内科教授。曾为美国MasonicMedicalResearchLaboratory高级研究员II/副教授,临床实验室顾问、MMRL干细胞中心SCRO主席等。
胡丹
率先在国际上主持或参与发现了多个心脏病的致病基因;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开发有深入的探索。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缺血和心源性猝死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心血管药理学(包括中药)、基因学、治疗学、及干细胞的转化研究。
拥有美国临床基因检测实验室主任的CLIA许可证,获楚天特聘教授称号,是国际上40多家主流杂志的编委和评审。已经受邀成为数个国际协会的资深会员(心律学会会员/FHRS,美国心血管病协会会员/FAHA,美国心血管病学会会员/FACC,亚太心律学会会员/FAPHRS),中国心律学会遗传分会(CHRS)前副主席等。年获得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称号。
胡丹
“看似很健康的”年轻人猝死,答案或在基因密码中
极目新闻:身体强壮的运动员,怎么会在运动时突然死亡呢?好端端的年轻人,怎么会在熬夜或者劳累后,甚至就在毫无征兆的睡梦中离去呢?究竟引发年轻人猝死的幕后“黑手”是什么?
胡丹教授:与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冠心病不同,引发“看似很健康的”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幕后“黑手”,往往是基因遗传导致的心肌病或遗传性致死性心率失常。
很多单基因遗传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都是非常经典的心源性猝死的原因,这些疾病非常隐匿。而其中,确实有很多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们平时可能只是有点心慌头晕,或者毫无症状,一旦加班熬夜或跑马拉松就有猝死的可能。
目前研究证实,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与单基因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患者在第一次发作时就匆匆离世。有一项研究发现,所有猝死的年轻人中有2/3存在心脏发育异常。与该类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会造成心肌以及相关调控系统的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发病。
极目新闻:现在,总有不少年轻人自嘲:年纪轻轻腰就不好了,年纪轻轻血压就高了,年纪轻轻心脏就不好了……除了上面您讲到的,年轻人的猝死更多可能由遗传基因导致。在心脏病的其他领域,年轻人发病是否也于基因相关呢?
胡丹教授: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有一些非常严重的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高脂血症、房颤等患者,年纪轻轻就发病,也没有其他诱发因素,而且一发病就非常严重,再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其往往也于基因遗传相关。
拿房颤来说,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群的专利,年龄越高,风险越大。然而,临床上,常常能看到前来就诊的年轻房颤患者,他们没有高血压病史,也不吸烟喝酒,但就是二三十岁就发病。后来,我通过给他们做基因检测发现,年轻的房颤患者,大多携带有房颤易感基因,虽然不是%致病,但如果他还同时还有房颤的易发因素(比如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等),那房颤的症状很早就会表现出来了。
不久前,我还诊断了一例非常特殊的年轻高血压患者,就是由基因遗传导致的。这跟我们平时说的高血压有遗传倾向是完全不同的,以往只是说遗传是易感因素,概率问题,但携带有这个基因的是%会发病的。
这个患者28岁,非常年轻,长得很瘦,来医院的时候血压高达/mmHg,高血压异常严重,医生用了各种降压药,哪怕五六种降压药联用都没法控制住血压。而且再一查,这么瘦的小伙儿血管堵塞却很严重,三支冠脉全部狭窄,肾功能不全。最后,基因给出了答案,他是由于肾脏上皮细胞钠通道突变导致的高血压,叫lidde综合征。他妈妈也和他一样,有相关的基因突变,只是症状相对没那么严重。
胡丹教授查房
改变不了基因,但精准治疗能改写患者命运
极目新闻:基因检测在临床的意义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检查出来基因问题,钱白花了,如果检查出来,自己又要背负“家族魔咒”的心理阴影,又没有办法去改变基因。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胡丹教授:基因不仅能找出病因,给出一个疾病的答案,往往还能在治疗中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
就拿上面那个遗传高血压的小伙子来说,在确定了导致他高血压的基因类型后,我给他调整了高血压用药,只用几分钱一片的北京降压0号,这个最便宜的,现在临床几乎很少用到的降压药,就把他顽固的高血压给控制住了。
平时如果看到高血压病人用这个药,我都会积极建议他们改用新一代的降压药。但对这个患者来说,反而要放弃很贵的降压药,因为针对他的这种基因的突变,北京降压0号中含有的氨苯蝶啶,被证实可纠正此类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好过任何昂贵的降压药。最后他和她的妈妈就通过这种很便宜的药,把血压控制得很好了。
极目新闻:如果发现了携带猝死基因的患者,医生能进行什么样的治疗和干预呢?
胡丹教授:在确诊基因之前的治疗,都是凭借临床医生经验的对症治疗,但确诊了基因类型就明确了病因,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所患基因类型的临床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精准治疗策略。比如,目前欧洲心脏病协会(ESC)的指南已经指明携带有三种扩张型心肌病突变的患者要积极的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以预防猝死。
拿去年我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的一篇关于PRKAG2心脏综合征文章来说,PRKAG2心脏综合征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风险。文章中有一位来自我们武汉的患者,15岁发病,19岁时被纳入本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对他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了突变。后续研究显示他所携带的基因类型突变恶性度非常高,之后我们打破常规,前瞻性地建议他及时进行心脏移植。不久后,患者因感染肺炎后出现了心衰,但幸运的是,我们的精准医疗策略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接受心脏移植的PRKAG2患者。成功换心后,在他23岁这年,他还成功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人生翻开新的一页。
相比之下,遗憾的是,文中还有三例中国患者,即使在家族中的先证者已经明确诊断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拒绝基因检测,也没有接受相应的治疗,最后由于出现心衰而死亡。这些现实提示我们,及时基因检测和针对性的治疗在遗传性疾病中的重要性。
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基因检测才有意义
极目新闻:如果担心自己携带有猝死基因,是否可以去做一个基因筛查呢?目前临床上,针对猝死基因的筛查普及度如何,大家接受程度怎么样?
胡丹教授:首先表达一个观点,基因检测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检查,盲测基因如大海捞针,医生是不推荐的。相对于基因检测,基因解读更为重要,应避免过度地解读造成的心理负担。目前《年国际遗传性心脏病基因解读指南》正在撰写中,希望到时能给临床医生和病人带来更多指导和帮助。
一般来说,有家族猝死史、经常不明原因晕厥或心脏骤停的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这种情况是建议做心脏病基因检测。或者,家族中有心肌病和遗传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确诊患者,那么其他的家族成员就要十分小心了,最好也通过基因检测鉴定自己是否携带这一基因,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这样的做法能够显著减少猝死的发生。目前欧美的临床指南中已经对这类病人强烈推荐(I类)基因检测。
但临床中也会碰到的另一个极端。很多患者对基因筛查是很抗拒的,哪怕是家族中已有很严重的患者,或者自己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症状。他们有的觉得查出基因异常是很羞耻的一件事,有的不愿背负心理阴影,宁愿抱着鸵鸟心态,我们很尊重病人的个人意愿,但是当一些真正需要基因诊断来指导临床治疗的患者拒绝做进一步的咨询和检查,还是让人很痛心的。其实,并不是说找到致猝死基因突变后,就会百分之百发生猝死,这时只能认为这个人有猝死高风险。发生猝死的几率究竟有多大,还需要结合是否有家族猝死史,患者是否有临床症状来综合评判。
需要强调的是,病人的基因信息是会被严格保护起来的,国内在这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严格了。基因诊断能帮助明确猝死风险、指导临床诊疗、发现家族中的高危人群,并有可能用遗传阻断的方法防止下一代出现类似的遗传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